这里,隔三差五,都能听到某某因瓷暴富的故事。
这里,每天都吸引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前来掏金的投资客。
但是,据我所知,真正发财致富的不多。很多人是因为不了解景德镇而来,又因为了解景德镇而离去。
现在,当地讲故事的版本越多,人越迷糊。先生,你能否说说你对景德镇陶瓷的真实感受?
一
吴昊先生:可以。
他说:当下,来景德镇的人大有增长态势,说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外来人乱(本地土话)可以,当地景德镇制瓷人对自己则应当有一个清醒认识。
景德镇历来是“重技不懂艺,重工不重文”的城市,很多人发现它后,总试图改变它。受综合学养影响,最后他们发现,一场博弈下来,自己被改变了。
当地景德镇制瓷人大多是朴素的,制作出来的瓷器公开叫卖;把经念歪了的,不是他们,而是其他人。目前在景德镇,正确的声音不讨好,甚至被网暴,少有人在讲真话。这不是好现象,短期内,他们可能为自己博取一定流量,长期看,却不利当地瓷业发展。
二
吴昊先生:今天,讲景德镇陶瓷历史,我为什么要用“景德镇地区”五个字,因为,景德镇在历史上是隶属江西浮梁县的一个镇,上世纪中叶才从浮梁县分离出来。成为地级市后,浮梁县仍作为一个县处级单位,倒过来,隶属它管理。
讲景德镇陶瓷历史,实际上是讲江西浮梁县陶瓷历史。如,当地地方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那时,景德镇根本不存在;再如,浮梁制瓷,从唐初开始,那时,景德镇也不存在。
三、
陶瓷分为陶和瓷。其中,陶有初陶、精陶之分,又有红陶、灰陶、黒陶、彩陶、白陶、釉陶、铅釉陶等一系列产品系列;
瓷,分炻瓷、软瓷、硬质瓷、特种瓷,等。产品体系也从最初生活用瓷发展到生产建筑用瓷、工业电子用瓷、卫生环保医疗用瓷、高科技航天航空用瓷等;制瓷工艺也从手工、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1、在陶业文明时代,景德镇地区制陶,地点在那里,陶业产品质量在行业的上游还是下游,或中间部分,代表器物是什么?这些都有待我们去研究。不能一句“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就结束。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历史不负责。
2、在瓷业文明时代,景德镇制瓷,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这个产业的顶端,其代表为皇家景德镇制瓷。
3、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瓷业经过一段重组、改造、再重组之路。今天,整个产业的转向,似乎在往回走,全面转向手工。从整个产业发展态势看,景德镇瓷业现有生产状态显然落后了这个时代。
三
吴昊先生说:陶瓷历史上,是先有陶,后有瓷。陶的出现,中、西方各有自己故事。不过,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陶器,不在中国,而在今天的东欧捷克境内,距今29000年至25000年。不过,3000多年前,即西周时期,我国祖先则率先生发明了瓷。这是我们的骄傲。
从原始瓷到东汉青瓷创烧成功,我们祖先前后用了1600年。大唐以前,我国陶瓷行业中,陶占主导;到了宋,瓷代替了陶,成为我国陶瓷业中的主体。
唐、宋以前,我国陶瓷的功能性,除作为人类生活的辅助性工具和一部分陪葬物外,另一方面则作为建筑材料,广泛运用到房屋构建中。到了明代,瓷器在我国进入皇家餐桌,这才算是真正迎来它的全国快速发展。以至后来有清“康雍乾”时期,中国手工制瓷巅峰一说。
至于西方瓷业,最早由阿拉伯人把中国制瓷技术传入到他们手中,于1470年到意大利,三百年后,即1759年,再到西班牙。他们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瓷器才在他们国家成功烧造,出于对中国瓷业敬重,他们当时把瓷厂直接命名「中国瓷厂」。
至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最初在我国唐代,以朝鲜为桥梁,便得到制瓷技术,到了明中期,他们自己派出技术人员,才取得青花制瓷工艺,比我国落后几百年。
南越等国,瓷业也沿袭中国,十五世纪,越南的藩郎已有「越南的景德镇」称号。
到了清未,西方人率先用机器代替手工制瓷,短短几十年,走完中国几千年制瓷之路,而且在陶瓷材料、陶瓷机械制造等领域后来居上;到了现代,传统陶瓷很快被他们列入“夕阳”产业,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瓷业一度面临巨大压力,被迫进行产业升级和所有制改制,开展自救。到了现在,人类社会已悄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生活节凑变慢,大家这时也才发现,中国景德镇瓷业完成重组后,在日用陶瓷领域重回到手工。不过,此手工不是彼手工,我称它为“新手工”。
如果从市场产品比较效益分析,当地景德镇陶瓷人选择的路是对的。它结合传统优势,走陶瓷“新手工”之路,并形成一条完整的开放式的大众可参与的手工制瓷体系,从这一点上,可以给社会一个交待,不能,对眼下现状,景德镇制瓷人难以向社会解释自己的行为。
不过,景德镇“新手工”制瓷能否与这个时代对接,如何对接,最后又以什么新的面貌出现。当前涌现的各种现象,如“景漂”一族等,以上这些,都是当下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四
我说:吴昊先生,你刚才简明扼要地给我讲述了(中国)景德镇陶瓷当下语境、发展现状、历史演变,我想进一步问一下,当然,也是当下很多人想问的话题,“昌南—CHINA—中国”,有人就是认为,景德镇就是瓷器代表\瓷器就是中国代表,最后景德镇代表中国,这句话对话?
吴昊先生听后,笑。
他说:这类话,我也听过,但,我认为他们有点自嗨。景德镇瓷器历史上的确做得很好,但它主要是在明、清时期皇家景德镇御窑厂完成的。再说,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好东西多,不限于瓷器。如果用这种方式说事,就把事情说得大了,他们就是据“贪天之功”!
先生,能否听其详?
吴昊先生说:在中国瓷业史上,江西起步较晚,景德镇地区制瓷起步就更晚。
刚才我说了,西周时期,我国就出现原始瓷,1600年后,东汉青瓷创烧成功,这时我国就出现瓷业专业生产基地,其中越窑、耀州窑,等。
到了隋唐,中国瓷业生产走向成熟,在全国并形成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北方白瓷代表邢窑、南方青瓷代表越窑。地处江西的瓷业,这时刚刚露出尖尖角,就是洪州窑;景德镇地区瓷业这时才起步,刚涉足这个行业!
到了宋代,中国制瓷史上形成第一个高峰,涌现了五大名窑,和六大窑系。景德镇湖田窑在南青北白基础上创烧了青白瓷,挤身全国制瓷行列,在宋真宗年间赐名“景德”。江西浮梁由瓷立镇,从此在当地昌江河岸生产一个制瓷新区。
这就是历史上“景德镇”一词的真正来源。
湖田窑创烧的青白瓷在当时素有“假玉”之称。但是,在其品质上,与其他成熟窑口仍有一个距离,如,浙江龙泉窑生产的青窑,当时称为“人造美玉”,五大名窑的汝窑,其产品品质更高,视作“似玉非玉”,到了神品境界。
这就是当时湖田窑创烧的青白瓷在行业中的真实地位。
也许,当地制瓷人看到自己不足,到了后期,湖田窑大量仿制五大名窑中北方的定窑,以至,宋湖田窑生产的瓷器在南宋晚期,又有“南定”一说。
此外,江西境内,浮梁湖田窑周边瓷业,还有一个吉州窑,其产品主要以黑釉为主,后人称为“天目”,最著名的产品是“木叶天目”,其工艺,开创了中国甚至世界制瓷历史上“贴花”工艺之先河。这个窑很多名。
至于抚州的“白舍窑”、赣州“七星窑”,都属于当地地方窑,当时影响都不是很大。
元代,景德镇制瓷地区引进定窑“匝钵”烧成技术,材料上出现二元配方,在全国创烧出高温硬质瓷,最后复烧北方青花瓷成功,一举成为全国釉下彩瓷制瓷中心,陶瓷对外交易中心。随着瓷业规模越做越大,国家设立浮梁瓷,江西浮梁景德镇瓷业就此强势屈起。尽管如此,它在当时全国瓷业中的地位似乎不高。
明代,皇家在此设立大明景德镇御器厂,景德镇制瓷原有的全国釉下彩瓷制瓷中心就此得以巩固外,并惭惭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
景德镇制瓷历史由此开启了新纪元。后来写史的景德镇人也就把自己制瓷历史演变成中国明、清皇家制瓷历史,当地的民间窑口记录的东西就少了,甚至不写了。其实,皇家景德镇御窑厂与当地瓷业互不往来。对当地瓷业影响,也只是间接的(这是后世景德镇人据的“贪天之功”)。随着明皇家景德镇御器厂在“永乐、宣德”时期形成中国制瓷技术第二个高峰;清代,清“康熙,雍正,乾隆”形成中国制瓷技术历史上第三个高峰期,景德镇靠着当地御窑厂的荣光,也被推举为世界制瓷行的殿堂和圣地。
在此带动下,到了清中期,景德镇整个瓷业生产、交易总量,占世界六成以上,成为全国、全世界名副其实“瓷都”。到了清后期,特别是清消亡后,皇家景德镇制瓷在当地消失,西方瓷业,机器开始代替手工,景德镇瓷业开始走向衰落,当我们快追上他们时,他们已把传统日用瓷生产转向发展中国家,转而致力高附加值的高新陶瓷材料研究——
近百年来,在瓷业领域,我们景德镇背负着历史荣光,不仅在坚守,更是在负重追赶。
这就是景德镇瓷业演变的历史!
景德镇人走到今天,特别是在这个特殊时代仍然能找回自信,我感到真的不容易,可喜可贺!!
五
先生,你这样说,我明白了。景德镇,一直是个创新城市,它靠自己努力,赢得行业一席之地。
吴昊先生:是的。
先生,景德镇历史地位真正确定,在于明清时期在当地设立皇家御窑厂?
吴昊先生:是的。
先生,我想进一步问,明清皇家御窑厂为什么设在景德镇?你花七年为它写了一本小说,能否说说这个话题,并说说御器厂一个真实情况?
吴昊先生:我想我们约个时期,单独说这个话题。
好的,先生,太感谢了。
墨豪(名,魏学勤) 癸卯秋月写于江西景德镇,初冬再改于北京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