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8月4日文章,原题:随着中国向过去“投射”新自豪,紫禁城正把门敞开更大过去一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尽管地处热闹的北京市中心,紫禁城似乎一直是庄严虚无之物。作为博物馆,其中大部分宫殿厅堂大门紧闭,对公众开放的只有一小部分,挤满旅游团。但随着紫禁城将在明年迎来600周年华诞,令人吃惊的巨变正在出现。如今,即便一些阴暗、布满灰尘的角落也已恢复昔日荣耀,供人们观瞻。直到2012年,仅有30%的故宫建筑群向公众开放。但如今,比例猛增至80%,并迅速出现更多展厅、时尚餐厅、咖啡馆、书店和礼品店,以及静谧的走道、树荫下的售货亭和令人不禁思考过往朝代的幽静角落。
故宫的新生,正值中国展开一场保护并弘扬本国文化遗产的更广泛攻势。如今,“文化自信”已成为北京的标志性政策之一。中国政府正斥资重振中华传统文化。此类变化已然奏效。
紫禁城如今越来越受欢迎,2018年游客创下1700万人次纪录。“我们以前从不来这里,因为当时确实没太多值得看的”,近来带着12岁女儿参观故宫的软件工程师赵丽(音)说,“但如今我们能到处散步并参观新展览。这更容易让年轻人或孩子们深入了解过去。”现在紫禁城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宫墙向公众开放,令游人就像在蔚为壮观的(空中)走道上俯瞰四周。让人惊讶的还包括一些政府机构已腾出曾占用的厅堂建筑。这使故宫得以开办新的家具馆等,以展示许多曾被放在仓库里几十年之久的藏品。不过 ,即便是所有新空间也不足以展示数百年来中国天子们收藏的珍宝。目前紫禁城只能同时展出文物约3万件,仅占故宫文物藏品的2%。为此,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将在2022年对外开放。
故宫如今更具创意。近来曾举办皇室如何过春节等活动,文创产品2017年营收达2.2亿美元。从前,故宫纪念品仅限于钥匙链和丑陋的太监玩偶等,如今正提供忠于历史的瓷器、纺织品甚至家具复制品。出版社编辑丽莎·谭表示,这些新店极具吸引力,出售大师们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瓷器或景泰蓝制品,“就保持传统工艺鲜活而言,紫禁城走在前面。”同时,一些低俗的商业活动被禁止,比如让游客打扮成皇帝皇后拍照等。
大部分游客仍是被导游带着迅速穿过的团体客。而对那些愿意多花些时间的游客来说,最值得关注和令人愉悦的去处,是那些如今已向游客开放的位于宫殿两侧的厢房和庭院,人们可在那里闲坐、饮茶并凝视夏日里闪闪发光的朱红色宫墙。(作者伊恩·约翰逊,王会聪译)
文章转载自搜狐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