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开福区的李先生在四方商贸城市场买了5公斤“炎陵黄桃”,竟然个个烂心。涉事摊贩承认,他卖的不是炎陵黄桃,而是冷库库存的山东黄桃。而株洲市炎陵县在获悉情况后,表示将对此进行调查并维权。(8月7日《长沙晚报》)
俗话讲,便宜无好货。七八元就能买一公斤,这种黄桃肯定来路不正。可仅靠价格识别就够了吗?买的没有卖的精,一些黑心商贩很有可能会改变策略,拿着山寨货,卖着正品价,挂羊头卖狗肉。而鉴别炎陵黄桃的真假,单靠口味、色泽等感性标准也不太靠谱。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提供产品溯源的渠道,让大家对其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
事实上,这些年炎陵黄桃的产地也在做这项工作。他们早就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建立了相应的产品溯源体系,让每个炎陵黄桃的信息都有据可查。2016年更有报道提到,当地有果农为了维护炎陵黄桃的声誉,自己主动锯掉几棵挂满果实的山寨黄桃树,其品牌意识不可谓不强,可为何就没能传达到终端的消费市场呢?
笔者认为,还是要从培养消费者对山寨产品说“不”的意识和能力入手,造出打假的声势来。报道中提到当地将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打假,而且据称,一旦被认定侵权行为成立,涉嫌违法经营的就可能会被处以巨额罚款。那么,不妨先抓出几个典型来,真正罚痛那些鱼目混珠的商贩。此前,阳澄湖大闸蟹商标拥有者就曾把一家销售山寨货的店铺告上法院,获赔100万元,一时间,大家都开始关心阳澄湖大闸蟹的山寨问题,炎陵黄桃不妨借鉴这种做法。还有,可以策划一场大家都来扫产品追溯码的活动,通过一些必要的营销手段,造出影响来,让市民知道怎么合理使用这一方法来维护自身权益。类似的方法,对于其他地理标志农产品打假,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