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近年来,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儿的近视问题日趋严重,已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此番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起草方案,拟加强对青少儿的近视防控工作,划出一些红线,甚至将青少儿近视防控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挂钩,彰显了高层对青少儿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视和决心,正式方案以及落实效果令人期待。
青少儿近视呈现出早发、多发态势并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其中一个“病根”是教育的功利与“近视”。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站在了“起跑线上”,从小学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书包,为升学、名校、重点等目标“加班加点”,把周末、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变成了“第三学期”,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用眼时间长,锻炼时间少,给眼睛休息放松保健的时间明显不足。
要控制青少儿的近视率不能眼病医眼,不能只治近视的标,而是应该找准深层病根,治一治教育的功利与“近视”,提升教育的“远视率”。学生、家长、学校、教育部门、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多给教育的“眼睛”减减压,进一步减轻学生的书包重量,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学生的音、体、美、劳等课程的时间和质量,严格整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推进中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模式,用更科学、更公平的指挥棒引导教育向全面教育、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的“近视病”治好了,治疗青少儿的近视病或者说是社会的近视病自然就会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