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教育新闻>> 正文
  • 如何用设计思维在求职过程中“寻路”丨斯坦福人生设计课

  • 时间:2018-05-22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工作?”。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最容易产生共鸣的一个问题。其实,在大学生求职迷茫的背后他们最纠结的,恐怕就是这个问题: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如何设计求职线路,在自己的求职过程中主动“寻路”?

      本期斯坦福斯坦福人生设计课带你了解如何用设计思维在求职中为人生“寻路”,其实求职的时候不要盲目大海里捞针,而是勇敢而深刻地反思内心需求,主动设计求职路线,通过人脉网“寻路”。

    一、巧妙的故事引入

      职业探索、人生设计的核心:向熟悉环境的人问路

      上课伊始,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当你们去了一个新的学校,没有地图,怎么找到你要去的教学楼?”“向学校里的学生问路。” 同学们回答。

      “在斯坦福被问过路的同学举手!看来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 教授随机点了身边的Jack,问:“你被别人问路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Jack耸耸肩,回答:“我觉得挺开心的,能帮助别人找到方向。” 老师却故作夸张地说:“天啊,你在牺牲你的个人时间提供你的知识和智慧,免费为一个陌生人服务。没有任何回报,这个人转身就忘了你了,你竟然觉得——开心?” 老师反讽的语气和夸张的反应引得全班同学大笑。

    课堂实景 (Kathy老师)

      Kathy老师其实是想用生活中的场景向我们展现一个很简单的人生道理:当你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并想找到目的地时,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向熟悉环境的人寻路。

      问路,是一件特别轻松的事情。那生活中,大家会愿意主动去请教、咨询前辈或者熟知行业的人吗?是不是反而去担心自己“麻烦”别人,或者让他人“感觉不适”?作为被问路的我们都知道,其实如果自己的经验能够帮助解决他人的迷茫,哪怕是一个关键的方向,就能为对方省去不少麻烦。相比之下,如果是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甚至影响对他人做很重要的人生决定呢?是不是一件更有成就感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愿意花出一些时间为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感兴趣的人、甚至陌生人答疑解惑。

      众所周知,企业内推是国内应届毕业生拿到offer概率最大的一个渠道,通常以数倍高于网申、求职平台以及邮箱投递的方式。一般都是通过校友、企业内部认识的熟人好友、转介绍等方式,拿到内推名额,跳过无数筛选流程,直达重要面试环节,“捷足先登”。

      然而,很多人的疑惑在于,不知道如何找到“对的人”;找到人以后不知道如何开口;开口以后,不知道如何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本节设计人生课,斯坦福大学的讲师们就通过“设计思维”的框架引导学生,重新定义之前大家对职业探索有着片面理解的概念和不敢尝试的方式,也教会了学生如何掌握主动权,给了我们勇气主动“寻路”。

    二、打破常规的思维引导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为我们提供的干货并不仅限于探讨几个职业方向,或者教几个求职工具(linkedin等)。而是从思维上引导,重新构建大家对寻路和探索的理解。设计思维在求职“寻路“的过程中,具体如何实施呢?

      1. 如何找到“对的人”?——梳理人脉来源

      谁是对的问路人?人生职业探索的问路人,可不像马路上的问路人那么好找。我们确定目标后也不知道该怎么找到这个人。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强调用社交工具、写好简历海投因为应届毕业生没有足够的社会人脉资源。斯坦福的Kathy老师则介绍了两种建立人脉的思路,以更战略式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第一种叫做“滚雪球”式的人脉拓展方法通过你已经认识的人,去认识你想要认识的人。比如你对X公司很感兴趣但是没有直接认识的人,那就到处去问问身边的小伙伴,顺藤摸瓜,就算过程有些慢,最终你也一定会找到自己想联系到的人。“滚雪球”式的人脉拓展方法的优势在于,起点很简单, 从熟悉的人开始问起不会觉得“认生”。缺点在于慢,随机性大,不紧紧把握容易迷失方向。

      当然,做事情不能不成一变。如果你感兴趣的领域和你平时涉及的人脉网不太相关,与其用滚雪球法苦苦等待“雪球”滚大,不如主动出击,采用“拉入式人脉”。它相比上一种方法显得更加的“快”“准”“狠”

      这种方法需要你对想认识的人前期做一定的研究,为你们的见面机会多做一些功课,通过公开的联系方式,直接向对方介绍自己,取得联系。你需要有更多的勇气,因为你要用“陌生预约”的方法,和在职场里比你高好几个段位的人主动建立关系,你很有可能被拒绝,也很有可能被对方的气势秒杀。但是这都不要紧,因为你的主动和付出,会更容易让对方对你印象深刻,让你更容易有机会向在组织里有决定权的人展示自己。要知道,越难得的机会,越会让你收获更多。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课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其实,80%的职业机会不会放在求职网上,而是靠人脉之间传播。听到这里,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油然而生了这样的想法:与其让自己的简历埋入人海,与其花大把时间和经历面试到第三轮第四轮才发现这个领域不适合自己,与其站在圈外去想象这个行业的就职体验,不如主动出击,通过自己的人脉网去寻找到未来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让更有职业经验的人为我指明在行业发展的方向,给我提供更有效的求职方法和机会。

      2. 找到合适的人以后,如何开口?——约对方喝咖啡聊天,用你的真诚和好奇心求解惑

      大家约陌生人聊天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有紧张和害怕的情绪,我以前也会害怕自己“打扰”了对方,或者不知道如何开口和“大牛”聊天。然后,与其教大家一些死板的话术,斯坦福老师们觉得不如去引导大家用一种不同的心态去看待这种聊天。

      首先不要把这次聊天当成一个正式的面试。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提出具体的求职意向,而是以咨询、寻求前辈建议的方式开始对话。如果你向TA提出具体求职意向,对方没有,你们很难把这个对话继续下去。如果对方正好有这个职业机会,则会开始从面试官的角度开始考核你、评判你,最后导致你并不会从这场对话中了解到具体行业讯息或者对方的行业经验和亲身体验的分享。

      在聊天的过程中,也不要像面试一样焦虑着要怎么给出满分的答案。应该通过问有价值的问题,给对方留下一些积极的印象:例如你是一个对这个行业有思考的人、你会用额外的时间研究关于这个人正在做的事情、这个行业的走向。

      课上有同学问老师,“如何问‘好问题’?” Kathy老师回答:“用你真诚的好奇心。”在问别人问题以前,问问自己,“为什么对这个行业感兴趣?有哪些知道的和哪些希望探索的?这个行业里你未知的部分和你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什么关系?” 向对方提问时,也可以从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和兴趣说起(表明你是提前认真做过研究和调查),过渡到你对这个领域的好奇和疑惑(展示你的积极和好奇心),然后请对方解惑。

      3.非正式聊天的时候,如何为自己争取机会?——克服心理恐惧,表明自己的求职意愿

      很多应届毕业生觉得主动约有经验的职场人士聊天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经验丰富的商人,职业经理人,教授或者领域专家。但是别忘了,他们也是“人”。所以把这次机会想象成前文提到的“问路”场景,在你提出真诚的问题时,对方也许很乐意能够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观点,为你指路。

      在你克服了心理恐惧、从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对方对你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基本的信任,你可以主动向对方提出你对自己人生的想法、你看好的机会,主动向他们提问,比如,“您觉得以我现在已有的技能和过去的经验,以什么方式进入互联网行业更合适?我还需要再准备哪些条件?如果您有合适的资源,可以帮我对接吗?有可能拿到一个面试机会吗?”

      4. 拿到内推,或被引荐到离你目标更近的人,重复以上步骤。

    三、及时的课堂演习

      在介绍完以上四个步骤以后,Kathy老师还给我们时间进行现场的角色扮演,模拟“求职社交”。四个人一组,两个人扮演求职者,两个人扮演“行业内部人士”。在每一轮的角色扮演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求职者问问题,也有机会当一次“提供行业内部资讯,分享个人职业经历”的职场前辈。

      在这样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朋友相互练习,可以给我们更放松的场合尽情地发挥,表现出更真挚的自我。同时去观察其他同学的对话方式和内容是否能帮助更加有效地寻找到职场机会,给彼此反馈。Kathy非常建议大家在课后的时候找小伙伴做模拟练习,帮助我们在真实场景中更加自信地应对。

    如图所示,四人一组进行模拟练习

      迷茫期遇上毕业季,让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我们奔波在一场场宣讲会,改着永远“不完美”的简历焦头烂额。我们恐惧离开学校的屏障,因为未来没有人再告诉我们前面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我们恐惧眼花缭乱的机会,因为越是精英,越担心自己没有做“更好的选择”。这些纠结绝对和你过去的“头衔”无关,因为就连斯坦福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也在经历着同样的“煎熬”。人生设计课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主动权,给学生勇气主动“寻路”。

      在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程体系中,这节课虽然更像是一节“求职辅导课”,然而它并不是教我们如何修改简历、如何在宣讲会或第N轮面试上表现自己、更不是教我们刷题。这节课从思维上引导,重新构建我们对人生“寻路”和探索的理解。

      开课的时候用生活中“问路”的例子,让我们的内心放下对“探索职场”的忐忑,站在被问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到“职场大牛们”也是很愿意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指明方向。课程过程中,逐条攻破我们用传统思维看待的求职:“应届毕业生没有社会人脉资源”,“只能海投简历”,“随大众走‘校招流程’”等等。用“设计思维”带领我们反思内心需求,主动设计求职路线,通过人脉网“寻路”。

      斯坦福设计学院的老师们还给我们课上演习的时间,让同学之间互相观察,互相点评,共同体验,共同成长。用体验式的课堂,带领大家体验人生,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思维,用设计思维主动出击,掌控自己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