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四岁,个头现在是95厘米,在同龄人中不算高。我自身只有154厘米,孩子的父亲也只有167厘米,所以我们非常担心孩子以后的身高,不想因为遗传让他输在“起跑线”上,但盲目关注只会导致夫妻争吵,怎样的认知和跟进才是正确的呢?长高的关键在于什么? 解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小儿内分泌专科朱顺叶副主任 我非常理解你身为母亲的心情。由于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宝宝的生养品质备受家长重视,身高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假使家长双方或有一个人的个子比较矮小时,父母便会更在意宝宝的身高。 人类的身高发育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到进入青春期,骨骼生长板逐渐愈合为止。在身高方面,宝宝刚出生到1周岁期间,约会长高25厘米,所以婴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1~2岁期间,平均每年会长高10厘米;在2~4岁期间,平均每年会长高7~8厘米,且成长的速度会逐渐转慢;宝宝4~10岁期间,平均每年又会长高5~6厘米;11~15岁逐渐进入青春期,是生长发育期的第二高峰,平均每年可长高7~10厘米。 宝宝长高的“幕后操纵者”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骨骼生长板。要知道,人类身高主要取决于长骨(手臂、大腿、小腿等四肢皆属长骨,手指头、脚指头则属短骨),长骨长度越长,身高也会越高。长骨的两端由软骨构成,各有一个骨骼生长板,骨骼生长板里有丰富的软骨细胞,生长激素会刺激这些软骨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软骨细胞,然后旧的软骨细胞会逐渐钙化成骨骼。 在一次次的细胞分裂以及不断的钙化下,长骨的长度才会越来越长,身高也越来越高,直到骨骼生长板愈合,骨骼停止成长,孩子也就不会再长高了。 如何才能赶在生长板愈合前尽量让骨骼生长?跳绳、游泳、打篮球都是能帮助“拔高”的不错选择;但不能走入歧途,因为过度的健身锻炼,尤其是强度过大或是负重过重的项目,如体操、举重等,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抑制长高。此外,如果孩子发育明显停滞或在同龄人中排名倒数几名,最好到专科就诊排查原因。(记者涂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