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 净化网络环境必须立即铲除9158“网络毒瘤”

  • 时间:2011-11-02 新闻来源: TOM
  • 针对网络吸毒日益增多的趋势,公安部8月31日在北京召开“8·31”特大网络吸贩毒案全国统一行动部署会议。经过各地公安机关的持续打击,截至10月27号16时,共查获直接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员12125名,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缴获各类毒品308.3千克,打掉贩毒团伙144个、吸毒窝点340个。这是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超过了65%,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过去,吸毒人员大多选择在歌厅、迪厅,或者旅店出租屋等场所聚众吸毒,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了网络吸毒贩毒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式,涉毒人员把现实中的吸毒过程搬进了虚拟空间。

    视频“聊天室”变成“吸毒室”

    10月30日的《焦点访谈》正在播报公安部首次破获的网络涉毒大案。画面显示的场景令人揪心。在网络视频聊天网站上,聚集着一些神色颓废的年轻人,他们不是在聊天,而是在不同的“房间”里吸毒。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人在疑惑,网络视频“聊天室”咋就变成了“吸毒室”?

    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这些吸毒人员一般会选择十人房聚众吸毒,每个人通过自己电脑的摄像头进行吸毒展示,交流吸毒体验。“房主”对房间设置访问权限,外人无法进入。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介绍说,每个房间都有房主来管理,房主都对每个房间设置了密码,外人想进去的话要经过申请,经过熟人介绍,而且还得现场表演吸毒行为,让大伙看了证实你跟他们是一伙的,也是吸毒成员,才能被批准允许进入这个房间。他们设置的这些重重关卡和这种网上特殊条件,给我们发现这一类的吸毒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令人吃惊的是,网络吸毒者还都有他们约定俗成的语言,由于他们吸食的大多是冰毒等新型毒品,因此他们把吸毒称为溜冰,并用数字“6”表示。

    涉案人员七成是青少年

    据了解,各地公安机关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66.2%,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2.6%,甚至有多名年仅15岁的少年出现在江苏、重庆、福建等地的案件侦破中。这些人员大多是初中文化甚至小学文化,以无业人员为主,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少数的公司法人代表等。

    公安部禁毒局禁吸禁种处处长王刚说:“毒品在青少年中的蔓延,一方面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心智尚不成熟,出于好奇、追求刺激等原因,而误入歧途;另一方面,由于此次案件中的毒品多为合成毒品,制售渠道繁杂,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虚拟网络上,给青少年吸毒活动提供了可能性。”

    王刚呼吁,一方面要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做好对涉毒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会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避免有更多的人重蹈覆辙。

    视频聊天网站成网上管理死角

    从现实生活中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环境,对吸毒人员来说,找到了一个新的隐蔽场所,而吸毒方式的变化,也加大了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难度。

    遗憾的是,由于网络涉毒是新的违法犯罪形式,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这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具体法律规定,对于涉案网站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处罚也缺乏法律依据。

    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涉案的9158网站一位负责人宣称其公司有一个部门叫巡管部,由它对房间的内容进行监控管理。当有不允许出现的内容时,会对某一个账号进行封号、封IP甚至封硬盘。

    显然,仅仅这样的粗放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网络案件侦查处有关办案人员指出,“网络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虽然‘8·31’案件涉及的网站设有专门员工管理具体业务,但依然缺少系统、严密的监管手段,也给网络犯罪提供了空间。企业需要在谋利的同时,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实现网络规范的效果。”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传统上视频聊天是归属公安部管理,但公安部没有相应的审核和监管机制,也没有牌照发放机制,因此,视频聊天网站成为互联网上的管理死角。

    对此,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表示将通过这个案件,协调最高人民法院,包括全国人大的立法部门,共同研究这个问题。起草、规范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来有针对性地打击这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李鑫源 李国敏)

    快评

    净化网络环境必须立即铲除“网络毒瘤”

    青少年上网,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往往特别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此次网络涉毒案恰恰暴露出了这个问题。这些青少年大多已经离开学校,没有固定工作,他们的父母往往不在身边或是没有时间管教他们。他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聊天、打游戏,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毒品后,就误入了歧途。

    在这次行动中,针对这些被引诱而偶染毒品人员,特别是不满18岁的青少年以及在校学生,公安机关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不予处罚,经过批评教育后通知家长领回。然而,一次行动能查获几个不良网站,挽救一批涉毒青少年,要长期维护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因此,在相关法规缺失的情况下,必须立即铲除“网络毒瘤”。

    随着公安机关对歌厅、酒吧、宾馆、出租屋等场所涉毒犯罪活动的打击,一些不法分子描上了虚拟的网络空间。网络涉毒危害社会,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性更大。针对这种新的犯罪形式,在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

    (实习生李鑫源 本报记者李国敏综合报道)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