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胡布地区,德拉加齐汗水泥厂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大风不时卷起阵阵沙尘,让人难以睁开眼睛。在钢构件安装工位,几名巴基斯坦技术人员正在认真研究图纸,并加紧组装新近运抵现场的中国产钢构件,以尽快用于项目建设。
德拉加齐汗水泥厂是中巴经济走廊重点项目之一。水泥厂采用的钢构件由中国和德国企业合作,在中国云南省生产,奏响中德企业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交响乐。
中德合资产品助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德拉加齐汗水泥厂项目总投资约4亿美元,设计日产1万吨高质量水泥,是巴基斯坦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水泥厂,旨在进一步满足中巴经济走廊和瓜达尔港建设等日益旺盛的水泥需求。中德合资昆明安特钢结构新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安特钢构)将为该厂建设提供3806吨钢构件,首批钢构件已于今年1月运抵工地。
本报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首批500吨崭新钢构件整齐码放在建材储存区域,中巴双方人员对产品随机进行检查。哪怕是运输过程中磕碰造成的细微损伤,都被仔细记录下来。“钢结构焊接良好”“此处有轻微掉漆”……双方人员不厌其烦地探讨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安装等细节问题,以确保每一块用于项目建设的钢材都符合严苛的质量要求。
负责水泥厂建设的巴方项目副总经理默罕默德·阿明告诉本报记者:“这座水泥厂是巴基斯坦新的骄傲,在中国生产的高质量钢构件和建筑装备用于项目施工,非常感谢中国朋友!”
德国布雷纳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布雷纳钢构)是安特钢构的参股企业,该公司董事长马蒂亚斯·伽布乐告诉本报记者,安特钢构按照德国标准制作,生产规模是德国公司的3倍。德国莱歇集团中标德拉加齐汗水泥厂设备供应合同后,希望布雷纳钢构承建该项目重型设备钢结构的支架部分。伽布乐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同德国的相当,且价格优惠得多,并促成莱歇集团同安特钢构直接签约。
作为云南省首家钢结构加工与安装中德合资企业,安特钢构拥有云南省首条源自德国标准的数控高速生产线,该公司生产的钢构件获得了莱歇集团驻巴基斯坦项目现场经理奥利弗·迪肯佩尔的高度肯定。迪肯佩尔说:“这批钢构件完全符合项目建设要求,这是德中企业之间非常成功的合作。”
“一带一路”为中德合作提供新机遇
开展面向第三方市场的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新闻发言人弗劳克·弗伦克—曼泰对本报记者说,德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该州位于德国东部,在国际化过程中起步较晚,所以非常鼓励本地企业加强国际合作。
布雷纳钢构和安特钢构已经先行一步开展类似合作。在伽布乐看来,钢结构建筑市场在欧洲趋向饱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他们这样的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他们期待和中国伙伴合作,共同把第三方市场的蛋糕做大。
迪肯佩尔认为,德中企业一直以来保持着良好合作,他深信两国未来合作必将进一步加深。“莱歇集团希望同中企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携手开拓国际市场。中企经过不断发展和技术革新,已成为国际市场上颇具实力的竞争者,两国企业加强合作,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
在此次跨国合作中,德方伙伴提供了原始设计,中方进行了最终设计和产品制造。产品从昆明经中亚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运抵广州黄埔港,再通过海运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全程14250公里。这条铁海联运路线与“一带一路”高度契合,是昆明通往南亚的一条新线路,在比传统运输线路节省约50%运费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此次来巴与当地工程师就钢结构产品进行沟通的安特钢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晓宇告诉记者,中、德、巴三方合作顺应了“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春风。安特钢构能将德方技术优势与中国西南部的资源、人力成本等优势相结合,带动相关行业产业升级,生产出经得住国内与国际市场考验的优质产品,引领云南省钢构企业在技术层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德国品质结合中国资源,有望更好地帮助中国相关领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青睐。除供应巴基斯坦市场外,安特钢构的产品还将出口至德国、科特迪瓦和老挝等国。
“德中企业间的合作潜力不局限在两国,”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高级经理曹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带动德中双方发挥各自在资金、技术、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开辟更广阔的第三方市场,实现所有参与方的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