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飞速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对于监管与治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2015年网络购物投诉14.58万件,同比增长87.3%,相比于2010年,5年间增长了77.67倍。而在2016年上半年,网购投诉量又增长了66.2%。可以想见仅仅依靠市场监管部门,难免会捉襟见肘、挂一漏万。
对于网购中出现的问题,以往舆论常常习惯于要么归罪于相关网络平台打假不力,没有尽到应有的把关责任,要么责怪监管方反应滞后、治理乏力。客观上说,单纯责怪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
实际上,无论是网购平台方还是市场监管方,近几年对于维护网购秩序、净化网购市场环境都做出了艰辛的努力。而现实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相关业态和市场环境,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目前各自为政、被动应对、缺乏合作的市场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假如监管治理与现实新情况之间无法达成新的平衡,无法找到针对新形势、新情况的切实发力点,不管网络平台和市场监管者再怎么勤奋,也难以应对现实的要求,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重点治理食品领域之乱,完善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成为代表委员高度关切的重点议题。今年张连起委员提交的两会提案,专门介绍了上海市政企共治打造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的经验:上海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和美团点评合作,开发出“天眼”系统——餐厅市民评价大数据系统,由系统智能检索分析用户在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上的评价,继而形成负面信息线索库,让政府抽查有的放矢。有了大数据提供支持,就可在海量数据中筛选关键词,在众多关键词中锁定被监管对象,如此一来,以往单纯依靠人力的模式被突破,监管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见,尽管互联网的海量信息给监管和治理带来巨大冲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一个有待深度开发,能帮助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手段的富矿。
目前,各类互联网商业平台都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已经基本能够有效地描述商户特征和行为模式。各地政府可以借鉴上海等地先行先试的经验,与大型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加强合作共治,互通共享相关大数据信息,探索多种有效形式和渠道建立信用体系,构建一个高效的市场监管“天网”,帮助监管部门摆脱疲于应付、吃力不讨好的被动局面。
互联互通,无远弗届。互联网将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联结为紧密结合的整体。共享经济时代、大数据时代,任何领域的单打独斗都不可能成大气候。而主动地由零散的“分治”走向相互合作的“共治”,积极充分地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创新监管治理手段,则可以集全社会之力,以社会共治达成社会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