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品牌网讯 2017年3月10日垂杨柳中心小学本部校区的“杨柳书院”坐满了孩子和家长们,北京教育学院汉字研究专家吕俐敏教授带着孩子徜徉在中华文化的天空下,感受神奇的中国汉字。
对于这样一节课孩子们充满了兴趣,提出了很多问题:汉字的起源是什么?汉字是怎么演变的?什么时候出现的?秦国是怎么统一文字的?汉字有哪些奥秘?有没有关于汉字方面的书?小学生适合看什么?古代的汉字写在哪儿?汉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大小篆有什么区别呀?甲骨文是怎么产生的,谁创造的……
吕老师就着这些问题和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那个时候我们祖先的专利意识还不强,把这功劳都归功于一个人——仓颉,于是就有了仓颉造字的故事。汉字最早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是古人占卜用的,后来又有了钟鼎文。吕老师带着孩子们区分甲骨文和钟鼎文的不同:一个笔道坚硬,一个圆滑粗壮,孩子明白了写字工具不同使得字体不同。在大篆、小篆之后有了隶书、楷书、行书等等,汉字隶变之前是“古文字”,之后便可称之为“金文”了。吕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画片——36个象形字,并带领孩子们认识了尖、掰、笔等会意字,原来每个“会意字”都表示一个事件,真是太有趣了。其实形声字才是汉字中最大的群体:一边表示义,一边表形。吕老师告诉大家:中国汉字是目前世界上犹存的唯一一种表意文字,我们要好好学习它,而学习外语也很好,那是为了吸纳别人的优点,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祖国,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