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中国军情>> 正文
  • 是啥“绊”住了休假回家路?

  • 时间:2017-02-16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家国观念影响深远。千万军人牵挂的家,亦与军队这一守卫和平的特殊集体紧密相连,与部队工作乃至战斗力建设紧密相关。守望军人的家庭幸福,于个人、于部队都有着重要意义。

    正因如此,休假这件“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搁谁心里分量都不轻。它像军旅中的一座温情驿站,幸福了亲情、深厚了友情、甜蜜了爱情,让人盼望、让人热爱、让人回忆。

    然而,在一些单位,正常的休假落实起来却难上加难:有的把休假权限“统”得过死,层层审批、层层备案,影响了官兵正常休假的时间和计划;有的把休假当成“软福利”,批不批准休假,要看工作表现怎么样;有的演训任务重不便休假,任务结束后却忽视了相应的弥补措施,甚至把“主动放弃探亲休假”作为典型事迹宣扬;还有的主官不带头休假,以致下属在提起休假时,总感到“不合时宜”,羞于启齿……凡此种种,仿佛一根根无形“绊索”,绊住了官兵休假的脚步。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虽然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休假的不确定性,但休假权作为官兵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维护。2015年3月颁布的《关于军队人员有关福利待遇的若干规定》,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军人探亲休假的相关要求,体现了军委对广大官兵的深切关怀,更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落地生根。

    解决“休假难”,越是办好难办的事,越能见作风;越是办好关系官兵切身利益的事,越能打动官兵的心。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伐魏,为解将士思乡之苦,采取分兵两班的办法,以三个月为期,每十万人为一班出祁山作战。一次,曹魏二十万大军欲奔袭剑阁,而此时蜀军正值换班之际。危急时刻,有人建议换班军士先留下退敌,诸葛亮却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遂命换班军士立即回家。将士闻之,深受感动,皆愿拼死报国,最终大败魏军。

    一个小小的换班,体现了诸葛亮的治军智慧:关键时刻不改变官兵轮换制度,是对自己的部队有充足信心;同时也维护了制度的权威,是言而有信的体现;更是把官兵切身利益放在心上,既赢得了兵心,也提高了战斗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冷兵器时代如此,备战现代战争同样如此。试想,平时连官兵休假问题都解决不好,战时若出现战损减员,还怎么打胜仗?有调查显示,很多休假制度落实比较好的单位,都是完成任务出色、战斗力凝聚力较强的单位;与之相反,一些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要么基础薄弱、短板明显,要么一年到头“洋相”不断,官兵牢骚满腹。从一定意义上讲,能不能解决好“休假难”,考验的是各级党委机关科学统筹的能力、落实制度的意志。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之所以出现“休假难”,根子还是各级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一遇到具体问题,还是“政策”不如“对策”、“红头”不如“口头”。维护官兵权益,应多与法规制度对对表,不能拍脑袋、想当然,搞土政策、土规定。唯此,方能把关爱官兵真正落到实处,带出部队的融融暖气、虎虎生气。

    “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 在复杂多变的未来战场上,兵心一体方能克敌制胜。其实,军人与家的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只要各级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真情实意,就一定能让官兵带着“家的期盼”踏上休假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