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波是一名军转干部,8年的军旅生涯,成为他创业创新道路上最厚重的人生底色。他告诫转业复退战友:“干事”不忘军人本色,“成事”不忘社会责任,就能走过任何困难和挫折。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就报道了他的事迹,解读他创业成功的秘诀——
如今的王福波。
解放军报原文:
军转干部王福波历经失败感悟创业创新之道
选准路口,还要精准发力
离 队
年轻连长为何转业
战友深情回忆,道出了当年秘密
王福波要转业?
他军校毕业,22岁就当了连长。1987年决定转业时,正连职务已满4个年头,工作实绩突出,在部队发展前程似锦。许多战友对他的选择表示不解,亲朋好友也觉得可惜。
人们似乎习惯了王福波的“与众不同”。放弃高考去当兵,是他带给家乡人的第一个惊奇。1979年,王福波作为高中二年级尖子生、班干部,与同学们紧张地备战来年高考时,南部边境发生战事。他决定放弃高考报名参军,在老师同学的不解、叹息和亲朋好友的劝阻声里,毅然决然走进军营。
许多年过去了,王福波创业成功,成了当地名人。他曾经的战友刘学冉一番深情回忆,道出了当年秘密:“福波之所以离开部队,是想给战友空出提拔副营的位置,早点解决了战友爱人的随军难题。”王福波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说:“裁军百万是大事,你不走,我不走,谁走啊?”
1987年,上个世纪百万大裁军的最后一年,成了王福波人生选择的第一个路口。他遗憾地脱下军装,人生履历从此改写:年轻连长选择转业,为了战友,更为了全局。
创 业
失败不可怕是假的
难忘那顶草帽、挂篓和旧自行车
转业回地方,王福波进了菏泽市建委下属单位市政工程处,成了一名旱涝保收的国家干部。上班时间不长,他便在宣传报道、职工文化活动等方面为单位争了光。一时间,领导刮目相看,群众纷纷夸赞:这个军转干部不简单!
不到一年时间,王福波又一次作出令人意外的选择:停薪留职。他瞒着家人,主动放弃了每月工资130元的“铁饭碗”。
当地一座服装市场,3块钱批发一件上衣到其他地方零售,价格就能翻一番。王福波悄悄拿出转业安置费节省出来的300元,购进百余件上衣,生意开了张。当天下午,几位顾客拿着衣服找了回来,要求退货。原来,他进货的时候没细看,服装质量有问题。低价处理,结果赔了180元。
第二天,王福波在小河边发呆,盘算着以后咋办。一位捡破烂的老人见了,误以为他要寻短见,停下来劝说。两人闲谈中,王福波得知捡破烂一天能挣十几块钱,当即打定主意:捡破烂,先养活自己再说。
他买了一顶草帽、一只挂篓,推起一辆旧自行车,干起了走村串巷捡破烂、收废品的行当。一来二去,乡下的父母知道了,匆忙赶到城里王福波的家,心疼地问儿子:“犯错误啦?公家把你辞啦?”一句问话勾起了王福波的伤心和委屈,他忍不住流泪了:“爹啊娘啊,儿子没犯错误,只是不习惯蹲办公室的清闲日子!”
给父母、妻子说开了前后原委,王福波一身轻松地走自己认准的路。短短四五年时间,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的方圆几百公里,他成了有名的“破烂大王”。
回忆这段创业经历,王福波难忘那顶草帽、挂篓和旧自行车:“失败不可怕是假的,不被失败吓退才是真的。”当年,改革的春风吹拂齐鲁大地,国家政策允许“停薪留职”。王福波大胆奔向人生第二个路口,造就了创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