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转型将对全球经济带来利来。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中国经济正坚定地从出口导向,以制造业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内需为主,以服务业为中心的模式转变。这不仅是属于中国的喜讯,也有利于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
由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的《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6~2017)》记录了这个变化。在数十多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之后,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5年达到了30万亿元。尽管投资步伐减缓,家庭消费却开始攀升,目前其GDP占比超过60%。该报告显示,尽管消费增长率减缓至10.7%,不过,预计到2020年,中国国内零售市场将达50万亿元。
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源于网络技术。由于大量地对港口、机场、公路、铁路和电子通讯设备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互联网现在正快速地向消费领域扩张,同时降低了成本,加快了运送速度。
因此,近年来,中国线上零售销售额飙升,在总零售额中的占比也从2012年的6.3%上升至2015年的12.9%,而到2020年,其占比可能达到40%。2011年,移动电商销售额占总销售的比例只有1.5%,2015年已经增长到了55.5%,预计到2018年该份额将高达73.8%。
中国现在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中国以增长率几近33%的速度,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网上零售市场。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网民从2008年的2.53亿增长到2015年的6.88亿——中国网上零售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个过程中反映出创新在促进消费的同时,给商家节省了一大笔建设和维护实体店的费用。事实上,移动电商销售额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低收入消费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在那里,超过81%的网民都是用移动设备来上网。
其中一个主要的创新是像阿里巴巴这样综合性平台的出现,提供了产品、物流、配送、支付等一系列服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对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构成了挑战。2016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称,在中国零售业市场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49%;另外一家在线平台腾讯表示,营业收入增长了52%。
这几个网上零售平台将吸纳了中国80%就业的中小企业与消费者连接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实际上,中国线上零售业变革的成果十分显著。而这一次,国有部门显然慢了一拍。
2015年的移动网上零售市场中,阿里的市场份额高达84.2%,京东以5.7%的份额位列第二。2015年第三季度,在中国的B2C市场中,阿里旗下的天猫占据了58%的市场份额,而京东占比仅22.9%。在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47.5%,腾讯的财付通占了20%,而作为银行业唯一线上支付平台的银联只占了10.9%。
对此,长期专注于单一市场单一产品的国有企业开始意识到要想重新赢回中国及全球市场,就必须做出改变。国企改革在中国实施了多年,现实证明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问题在于,在网络时代,如何创建一个合理竞争的平台,如何提高资本分配效率。
并不是只是中国的大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其商业模式,跨国公司也同样如此。随着中国电商平台越来越国际化,有可能会削弱大型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早在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就达到了约5.2万亿元,占全国跨境总交易额的17.6%。到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可能增长到人民币8万亿元,占比上升至23%。
这种增长从整体上来说对中国来说都是好事;事实上,在许多传统行业增长放缓的时候,网上零售或许是救命稻草。不过,不过,习惯于自上而下制定政策的中国政府来说,电商市场监管也是一个大的挑战。
中国电子商业的改革使自主消费成为可能。消费者选择自己觉得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自行选择居住地和受教育的场合。由此,他们成为了房地产市场、供应链、金融,甚至是货币政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更有效地回应民众的需求,比如加快经济改革进程,尤其要逐步淘汰产能过剩、出现坏账以及影响就业的落后供应链,同时向大电商征税。这不仅考验着行政和政治体制的能力,也对货币、财政、工业、环保及社会政策等传统管理方式构成了挑战。
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将对国内及全球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和分销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一开始,这可能有损一些中国贸易合作伙伴的利益,尤其是一些长期依赖中国对其大宗商品出口的需求新兴经济体。中国进口额下降,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另外,国外进口商可能会发现,中国制造的消费产品现在越来越迎合当地的需求,并深获本土消费者青睐。
无论未来会遇到怎样的挑战,事实是,一个以本国消费者为支撑的繁荣的中国将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对此我们应向电商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