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药剂师正在制作中药。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
中国日报网9月28日电(记者 樊菲菲),全球最大的中医药生产商北京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加大在海外的投资,在五年内至少要设立200个海外分支机构。
同仁堂副董事长丁永铃说:“我们会在成熟的海外市场建立有本地特色的工厂,开设中医门诊和养生中心。”
截止七月底,同仁堂已经在25个国家和地区中建立了115家零售店、中医门诊和中医养生中心,共接治病人达3000万。
这些海外机构共雇佣了接近900名员工,而九成都是当地人。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入欧美市场,但这一过程会很艰难。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打破产品准入壁垒。”邓永铃如是说。
据其官方网站,同仁堂建立于1669年,是一家中医药老字号,曾是皇帝钦定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1993年,同仁堂在香港开设了一家中药零售店,借道香港成为海外扩张的第一步。
2003年,同仁堂开始重点布局东南亚。2006年,同仁堂国药在香港大埔工业区建成了同仁堂海外第一家生产研发基地,厂区面积11700平方米。
2013年,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并集资6.99亿港元。有347年悠久历史的同仁堂开始向欧美市场进军,向医药市场之外的范围扩展。
|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四川成都的同仁堂分店为顾客配置中药。该集团计划在未来五年里开设至少200家国外分支机构。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2015年,通过并购,同仁堂逐渐扩展了在荷兰和新西兰的市场。开同仁堂收购了新西兰当地的一家中医药企业,到现在有了七家零售店。
不仅如此,同仁堂还在瑞士成立了一家研发公司,并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卡开设中医药诊室。
丁永铃表示,国际上还没有广泛接受中药成为一种主流的医学体系。中药产品通常只是当作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进入欧美市场。
“至于国际化这一问题,我们也组建了专门的团队研究各国的政策。”丁永铃说。她还表示,同仁堂形成了一整套涵盖生产、销售以及医药文化的海外拓展模式。
目前,同仁堂有三大主营业务:现代医药、中药销售、养生护理。产品通过了香港、日本和澳洲的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验。
丁永铃说道:“过去,西方人对中药知之甚少;但现在,我们通过举办讲座、提供健康护理服务等方式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今年二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根据这一纲要,中医药产业产值将占国家医药总产值的30%左右。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推动中药国际化的步伐,努力使悠久的中医药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丁永铃称,现在的同仁堂既面临机遇,同时又有很多挑战。“我们享有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但即便如此,中医药品还是很难被欧美市场接受。”
同仁堂计划建成一个国际化的专业中医药集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届时企业将涵盖药材(包括草本植物、药材幼苗)种植、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中医药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内容。
该公司正不断扩大销售渠道,通过离线商务模式(即O2O营销模式),凝结不同的产业,提高品牌影响力。
2014年10月,同仁堂建立了跨境电商平台,面向全球消费者提供医药产品和服务。
丁永铃说:“我们会把中药出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把国外的优质资源引入国内。”
2015年三月,一家老牌的生产天然保健品企业,加拿大营养因子集团与同仁堂达成了一项授权协议,在同仁堂在中国的开旗舰店里销售其知名产品“然其自然”。
“我们将同海外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符合当地民众需求的新产品。而且,我们还会与海外的大学合作,推动中医教育,培训当地的中医药人才。”
国金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黄庭指出,同仁堂作为中药行业的一家老字号企业,在非医药业务领域也占有很大的市场。“同仁堂品牌的信誉度、制药技术以及产品的独特性是难以复制的,我很看好同仁堂今后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