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国内热点>> 正文
  • 史宝银:黄河宁 天下平

  • 时间:2016-11-03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旱涝无常的忧患之河,她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曾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泛滥,一泻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黄河宁,天下平,也就成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母亲河安澜的期盼和世代梦想。古往今来,众多的治水先贤为之皓首穷经,苦苦求索!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有作为的帝王都把黄河治理当做安国兴邦的大事来办。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制约,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康乾盛世,无论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还是其他矢志治河的明君贤臣,均未能彻底改变黄河为害的局面。

    壮观的黄河调水调沙场景

    据统计,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40年中,有记载的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洪灾波及范围南抵江淮,北达天津,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纵横25万平方千米,当地百姓颠沛流离、社会动荡不安。

    黄河由“害河”变“利河”源于1946年,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开启了“治黄”的时代大幕,黄河沿岸人民的命运由此发生根本改变。

    “纪念人民治理黄河70周年座谈会”上的资料显示,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治黄”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来抓。1952年,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黄河视察,对“治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黄河流域的广大干部群众迸发出磅礴的热情和力量,密切协作、团结治水,筑起了防御水旱灾害的“钢铁长城”,人民治理黄河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先后战胜了12次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确保了黄河岁岁安澜,彻底扭转了历史上中下游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保护了亿万人民免遭黄河洪水侵害。几万座大中小型水库等蓄水拦沙工程的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盛公、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枢纽工程的投用,泥沙治理、供水工程、水力发电、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重大治理举措的实施,滔滔黄河正在成为一条利民之河、生态之河。

    70年人民“治黄”的历史,既是一部除害兴利、造福华夏的历史,也是一部凝聚艰辛、铸就丰碑的历史。如今,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润泽了全国15%的耕地、支撑了全国14%的GDP,在“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河小浪底库区景色迷人

    黄河治理的深入推进,为黄河沿岸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注入了不竭动力。今天的黄河流域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仅从河南来看,多年来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2016年生产总值有望达到4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五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越1200亿斤大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大国家战略规划陆续在河南实施,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迈出坚实步伐,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在会议的现场,笔者看到,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纷纷显露出忧患意识。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黄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供水矛盾最为突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黄河是我国水沙关系最为复杂、治理保护任务最为艰巨的河流。治理好、管理好、保护好黄河,关乎黄河流域人民福祉,关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大局,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们一定会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治黄”事业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治黄”事业新局面,努力实现黄河长治久安,让黄河永续造福中华民族。

    笔者相信,在中华儿女的精心呵护下,黄河这条母亲河一定会收起桀骜不驯的性格,持续用她甘甜的乳汁滋润黄河流域广袤的沃土,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愿黄河永远安宁!愿天下永远太平!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