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际>> 天下传媒>> 正文
  • 南海博弈中的“强”式外交

  • 时间:2016-09-14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东亚峰会、东盟峰会的主席声明,代表了东盟的最高立场,其中的表述意味着“南海仲裁”在东盟地区已正式“翻篇”

    9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万象国家会议中心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仪式。这是李克强与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总理通伦、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三人一起同切纪念蛋糕

    摄影记者努力从同行们层层的“人墙”中架起相机,密集的快门声不绝于耳。

    9月8日的老挝万象国家会议中心,是全球媒体瞩目的焦点之一,18国领导人在此出席第11届东亚峰会。

    会前,有不少观察者认为,这里将会有一场关于“南海问题”的激烈交锋。

    这样的预测并非凭空而来。此次峰会正是所谓“南海仲裁案”结果出炉后,中国、美国、日本等8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首次齐聚。会前,美、日、澳领导人已在多个场合频频提及“南海仲裁”,甚至放出“狠话”:将在峰会上“大谈南海问题”。

    然而,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率领中方代表团步入会场时,人们看到的是气定神闲。会前,他不时与参会的其他国家领导人握手寒暄,谈笑风生。

    启程赴老挝参会前,李克强曾两次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应对东亚峰会上可能出现的严峻形势。大到中方提出的核心主张,小到发言次序考虑,李克强都亲自“布局”。他说,要坚定维护国家重大利益,每一个环节安排都必须一丝不苟、高度负责。

    最终,在这次东亚峰会上,南海域内各国领导人无一人提及“南海仲裁”。一场有可能上演的激烈交锋,被中国总理的“‘理’‘利’观”化解于无形。外媒报道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赢得了重大外交胜利。

    密集外交:“地区国家只有将解决问题的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南海才能保持和平稳定。”

    东亚峰会的会场内,18国领导人的坐席依次排列、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巨大的圆环。李克强总理右侧落座的,是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再右侧是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峰会前,两位领导人刚刚与李克强总理举行过正式会见。

    行程紧凑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李克强在密不透风的多边会议安排中,见缝插针地安排了5场双边会见,彼此密集沟通情况、阐明主张、协调立场。

    9月7日的东盟-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后,李克强先后会见了柬埔寨首相洪森、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9月8日,东亚峰会前一刻,他密集会见了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

    一块三明治和一杯咖啡,就是李克强总理的“午餐”

    在如此紧凑高效的“克强节奏”中,总理的“午餐”只能快速补充一块三明治和一杯咖啡,待东亚峰会结束后,正式吃上“午餐”时已近下午6点。

    凡事预则立。时间再往前推,9月6日,李克强总理抵达老挝万象当晚,就在下榻酒店应约会见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新加坡是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李克强希望其继续为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深入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也为次日举行的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成功召开进一步奠定了基础。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说,会上,东盟各国无一人主动提出“南海仲裁”。泰国政府发言人表示,“会议基调相当友好”,强调了地区和平与安全。

    本次10+1会议恰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会议前还因此特意加入了一个罕见的“温馨环节”:由中国、老挝、新加坡三国总理共同切开一个印有“中国-东盟合作”图案的大蛋糕。

    “南海形势出现了不必要的紧张,我高兴地看到,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南海形势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李克强在会议上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地区国家只有将解决问题的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南海才能保持和平稳定。中方愿与东盟国家携手合作,排除干扰,妥善把握和处理南海问题。”

    当天晚些时候公布的《第十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称,双方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实质性推动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双方还通过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

    消息人士透露,在此前的精心部署中,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要将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加快推动达成“南海行为准则”作为中方此次参会的重要主张。事实表明,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中方坚定保持南海长期和平稳定的信心和决心,也赢得了东盟各国的广泛理解和积极响应。

    有媒体分析认为,本次10+1会议促成的两项声明,是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提升的“标志性事件”,也标志着南海争议重回外交磋商解决的轨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10+1会议达成的各项成果,意味着中国和东盟正在增进沟通,为南海局势降温。

    法新社则在报道中更加直接地做出评论:“这是中国的一大胜利!”

    凝聚共识:“各方应客观看待分歧。南海问题上非声索国不能‘选边站队’。”

    尽管表面上看不见“刀光剑影”,但东亚峰会场内不乏“唇枪舌剑”,有时甚至“硝烟弥漫”。对政治家而言,这也正是纵横外交、穿梭斡旋、斗智斗勇的舞台。

    会议开始前的短短几分钟,李克强与几位不同国家的领导人先后寒暄握手。当中国总理走进会场后,比邻而坐的印度总理莫迪立即起身与他握手,两位总理随即交谈了半分钟。两人寒暄结束刚刚落座,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自己的座位起身走到李克强身边,主动伸过手来。李克强并不回避,在座位上与他握手。各国领导人合影环节结束后,李克强还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简短寒暄。这些画面,都被摄影记者一一捕捉下来。

    不过,各界最为关注的,还是此前一天下午的东盟-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前后,李克强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两次过道交流。会前的领导人合影环节结束后,杜特尔特穿过多位参会领导人来到李克强身边握手,随后又伸出左手“请”李克强总理先走。会议结束后,两位领导人在会场内再次进行了简短寒暄。

    李克强总理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会场寒暄

    中国和菲律宾是南海的两个直接声索国。两位领导人不同寻常的交流画面,被全球媒体广为传播。中国官方新闻透露,李克强表示,期待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中菲关系重返正常轨道,实现健康稳定发展。杜特尔特表达了改善对华关系的积极愿望,称这是自己坚持的一个原则。

    密集的会见、寒暄、握手中,李克强与不同国家领导人协调了彼此立场,也收获了众多支持中国的声音。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东盟与中国关系广泛,各方应客观看待分歧。南海问题上非声索国不能“选边站队”。柬埔寨首相洪森、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均表示,愿意推动东盟与中国关系的更进一步发展。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的表态尤受关注。他明确表示,澳方不是南海声索国,在该问题上不会选边站队。

    更有冲击性的声音,出现在东亚峰会的会场内。会议开始后,下届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率先发言。他对南海问题只字未提,却用激烈的言辞回应美国对其禁毒过程中侵犯人权的批评。在发言的最后,他特别补充道:“我们特别感谢中国对菲律宾禁毒的帮助。”

    菲律宾是所谓“南海仲裁案”的发起国,菲总统的这番表态,令域内外大多数国家失去了讨论南海问题的动力,也让个别域外国家的声音变得更加尴尬、不合时宜。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随后的发言中仍然直接提及所谓的“南海仲裁”,但李克强总理在他之后的发言中,有理有节有法地阐明了中国作为南海问题另一声索国的观点立场,得到了与会国家领导人普遍的积极回应。

    以理服人:“中国不接受、不参与所谓‘南海仲裁’,正是在行使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赋予的权利。”

    李克强总理强调,南海问题绝不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主流,“合作”才是主流,这赢得了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

    东亚峰会各国领导人的发言次序,由各国主动提出,主办方予以协调。在此前的历次东亚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大多选择在“压轴”时段发言,以便对各方之前的发言一并回应。但这一次,李克强总理决定“主动出击”,在峰会开场不久后就进行发言,从三个层面论述中方对南海问题的原则立场。

    李克强说,首先,中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根据《公约》,缔约国有“首先选择直接对话协商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权利。这意味着中国不接受、不参与所谓“南海仲裁”,正是在行使国际法和《公约》所赋予的权利。

    其次,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效维护了过去10多年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按其规定,“南海有关争议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单方面提起仲裁,引入第三方,违背了《宣言》精神,扰乱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地区秩序,损害了本地区和平稳定。

    更重要的是,中方与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在争议解决之前管控分歧、化解矛盾。

    李克强就此强调:“这充分表明,中国和东盟国家完全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南海问题。希望域外国家理解支持地区国家做出的积极努力,而不是渲染分歧,扩大甚至制造矛盾。”

    此前,个别域外国家对中国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违反国际法”“威胁南海飞越航行自由”等,而李克强总理的发言,正是对这些批评的绝佳回应:中国始终在坚定遵守国际法赋予的合法权益,捍卫南海地区长期的和平稳定。

    英国《金融时报》《卫报》刊文称,李克强总理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携手合作,排除干扰,妥善把握和处理南海问题,“这一表态也暗含对美国的告诫”。

    紧随发言的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对李克强总理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认可:“感谢李克强总理关于确保南海地区和平发展的承诺!”

    促进共赢:“南海问题绝不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主流,‘合作’才是主流。”

    大多数参会国家都在发言中积极回应李克强的表态。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明确表示,南海地区的重叠主张“应当由当事国通过和平对话协商解决”。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直接反对“任何第三方介入主权争议”。越南、新加坡等国期待中国与东盟尽快完成“南海行为准则”制定工作。

    还有一些国家在发言中干脆未提及“南海问题”,而是将重点放在发展经济、改善贸易等方面。毕竟,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东盟各国更加紧迫的当务之急。

    而李克强总理此行中多次对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表态,恰恰回应了东盟各国最迫切的诉求。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占东盟总贸易额近六分之一。就在东亚峰会召开的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称,中国贸易转型将对东盟的湄公河流域国家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加强中国-东盟关系符合各方利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7日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表示。这场会议不仅决定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力争在2020年使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还通过了《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呼应东盟国家刚刚通过的《2025年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为双边经贸合作找到了务实支点。

    事实上,在系列会议中,中国与东盟10国的10+1会议率先召开,这一安排本身,就充分体现出东盟各国对中国-东盟关系的高度重视。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南海问题绝不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主流,“合作”才是主流。

    9月8日的东亚峰会上,尽管最后一位发言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坚持提及“南海仲裁”,峰会结束后奥巴马再次发表讲话称“南海仲裁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随后公布的东亚峰会主席声明,与此前的东盟峰会主席声明一样,并未包含“南海仲裁”等相关内容。

    分析人士认为,东亚峰会、东盟峰会的主席声明,代表了东盟的最高立场,其中的表述意味着“南海仲裁”在东盟地区已正式“翻篇”。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东南亚国家已基本摆脱了“南海仲裁案”裁决带来的紧张局面,将焦点转向确保本地区稳定上。此次会议成果令中国满意,对美、日而言是一次挫折。

    美联社评论称,本次东亚峰会是中国在外交、经济和军事影响力方面的重大胜利。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