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伯家中条件简陋。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余老伯家还有1万多斤葡萄没有销路。因为余老伯身体原因,目前采摘和包装工作都由他妻子(左)一个人完成。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我们血透室有一名外地透析病人,种植马陆葡萄,因为看病耽误没办法卖葡萄,他家的葡萄味道鲜美哦!我想帮帮这名患者……有需要的请给我留言。”近日,来自上海某医院一名血透室护士长在其微博上发布的这则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透析科护士长李祥红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起了这次“爱心”行动。
记者8月16日联系到这位名为李祥红的护士长。据其透露,她在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透析科工作,她微博中提到的这名患者是一名安徽来沪的果农余老伯,患有尿毒症10余年,长期依靠药物进行治疗,但近年来由于病情加重,只能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因身体原因导致田里近2万斤葡萄面临滞销的局面。
在这名护士长的发动下,院内医务人员等都向患者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是举手之劳的一件事,如果你有这份善心与爱心,就请帮帮这位病人吧。”李祥红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大众呼吁。
为省钱每周3次血透缩减为2次
患者余老伯54岁,家住上海嘉定区马陆镇陈村村李家队,居住条件简陋。他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从1992年起来沪务工,和老伴承包了11亩地种葡萄,为此他还系统地学过专业的马陆葡萄种植技术。
2003年前后,余老伯因为一次头晕在医院检查,发现血压高,血肌酐异于常人,被诊断为“尿毒症”,10多年来只能依靠药物控制病情。“刚开始病情不重,没在意,耽误了2年多,再去医院复诊时,医生就说必须要做‘血透’了。”余老伯如今血透差不多快两年,从2015年11月起,他开始在离家较近的天佑医院治疗。
由于经济条件受限,余老伯将每周3次血透缩减为2次,同时选择了普通血液透析而非高通量血液透析,这意味着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等清除大分子毒素的治疗也被放弃了。
“这样长期下去,他可能会因为透析不充分、体内毒素清除不足而引发越来越多的并发症。”该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冉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尿毒症就是由于肾功能受损以致代谢产物及某些毒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所导致的全身中毒症状,肾脏功能损伤是不可逆性的,血液透析只能维持患者生命。
每月治疗费需6000元
十多年来,治疗费用已经拖垮了余老伯一家,他和妻子也曾向亲友借钱看病,“但毕竟血液透析是需要长期做的,亲友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余老伯的妻子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每次单血透费用在400元左右,一周两次,加上药费、检查费等,一个月的治疗费在6000元左右。”余老伯算了一笔账,目前在医院治疗都是自费,尽管可以回老家报销掉一部分医药费,但仍然杯水车薪,且报销有时间限制,去年他就有9万多的医药费没有报销成功,再加上今年上半年一次“脑梗”花的钱,如今生活更加拮据。
8月上旬一次治疗期间,透析科护士长李祥红得知这一消息后,便想着能不能用微博、微信等帮余老伯卖卖葡萄。
不抓紧卖葡萄会烂在地里
接触过很多透析患者的李祥红知道,尿毒症患者做过一次透析后身体都会很虚弱,余老伯前年因病重,做完血透甚至站不起来、站不稳,需要家人陪同,然而余老伯每次去医院都没有人陪同,“他一路上要花费70分钟,做一次透析要花去4小时时间,他的妻子因忙着去田里采摘、包装葡萄,更加没有时间,眼下又是葡萄成熟季节,不抓紧时间销售出去,就意味着葡萄要烂在地里,接下来的透析费用又全靠葡萄销路换来的钱。”
“葡萄现在就像他的命一样,卖出去才能继续活下去。”李祥红打了个比方,“血透病人不可以过度劳累,像这样的高温天,他根本没法长时间在露天完成采摘工作。对一般人来说,高温天出汗了喝口水很正常,但对尿毒症患者来说,由于他们自身缺乏代谢功能,每天喝水的量必须严格控制。”
8月12日起,李祥红在自己的微信、微博中首先发动透析科医务人员购买余老伯家的葡萄。她的行为也感动了医院的医务人员及医务人员家属等,3天里卖掉了50斤,但对于种植的总量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总共2万斤葡萄,现在还差1万多斤没有销路,等到9月下旬,大多数葡萄品质就过了采摘季节。”李祥红呼吁,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士可以伸出援手帮助余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