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感应不灵,要么不出水,要么乱出水;冲水设备冲水过猛过大,难免湿鞋……在公厕,很多人都曾遭遇过诸如此类的尴尬。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本市多个公共场所公厕,发现冲水设备的问题很普遍。
感应不准 如厕完毕先躲避
市民张先生在一家私企上班,他对单位里的感应式冲水小便池有着严重的心理阴影。几乎每次上完厕所,他第一个动作是先躲。“没办法,冲水的感应器反应过快,好几次都有水花溅到身上。”他很不理解这种不人性的感应设计,“为什么不能等人离开后再冲水?”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张先生一样对感应冲水装置心生恐惧的人并不在少数。地铁4号线西直门站的男厕里,尽管保洁许师傅打扫得很勤,可小便池前仍旧常常留有很多尿渍。对于这一现象,许师傅称,面对感应冲水装置,很多人都不愿意往前一小步,这就导致了小便池前卫生压力很大,每回清洁使用的墩布,反复洗几次后,异味还是非常大。
这种乱感应问题并不是男士小便池的“专利”,在一些公厕蹲便器里也时有发生。
水量过大 冲水瞬间屡中招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般公共厕所的蹲坑,便池都比较浅,且主要是自动感应冲水装置和脚踏式冲水开关,也恰恰是这类蹲坑,特别容易令人在冲水时中招。
学院派大厦一楼的公共厕所卫生条件非常差,更为“极品”的是这里的便池——踩踏冲水时,出水量很大,可以说是一脚下去,脏水直接冲向脚面不说,还弄湿了周围的地板。如此,便池四周布满了泥脚印。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陶然亭公园的公厕里。同样是踩踏式冲水的蹲式便池,由于冲水瞬间的水量很大,水花四溅,常有不熟悉状况的游人尴尬中招,有的人一出厕所便赶忙掏出纸巾弯腰擦鞋。
“便池冲水量大,是为了能冲得更干净。可水量过大不仅浪费水,还会给使用者带来尴尬,这就让人不能理解了!”一位市民质疑道。
冲水故障 污物残留背黑锅
公厕冲水设备水流过大会殃及到使用者,可水流过小或出现故障,同样也会让人陷入万分尴尬的境地。
在金源燕莎购物中心里,王女士就曾遇到一次如厕的堵心事。她上完厕所,一踩冲水踏板,才发现便池里的水流小到几乎没有,根本冲不下去污物,反复试了几次无果后,她只得硬着头皮走出去,没想到排在门口的一位女士刚一进去就转身冲她嚷嚷:“你这人怎么不冲水,真没素质!”“当时那一瞬间,就感觉所有排队的人都盯着我的脸看,各种鄙夷。”王女士不禁皱着眉头,“虽然过后也解释了是冲水故障,但心里仍旧很不舒服。”
记者在走访多家公厕时发现类似流水小的问题的确不少。其中有的是感应设备故障,人们使用完,感应装置压根儿不冲水,结果厕所里异味非常大。
专家释疑:
主因在于便器、阀门不匹配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专职驻会副会长夏高生坦言,蹲便器冲洗效果不佳这类现象在我国很多地方都较为普遍,尤其是高铁、机场等重要公共场所。
那公厕冲水设备有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记者查询发现,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卫生陶瓷》(GB6952—2015)已对蹲便器的冲洗功能做了如下规定:在洗净功能方面要求,经过规定的墨线试验后,每次冲洗后累积残留墨线的总长度不大于50毫米,且每一段残留墨线长度不大于13毫米;在防溅污性方面,要求按规定进行的相关试验中,不得有水溅到模板上。
不过,国家节水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赵钢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配套性不一致”。目前只有少数大品牌企业同时生产便器和冲洗阀,在内部对配套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形成了固定的配套性,而大部分企业或只生产便器,或只生产冲洗阀,之间没有互相配套的意识,设计、研发各管各的,随便采购安装,造成了如今使用不便利的局面。夏高生也指出,目前公共场所用的便器本身是合格的,但是产品没有跟水压、污物处理系统、安装规范等连在一起“打包”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对于屡出问题的感应式冲洗阀,赵钢建议生产企业应多调研公共场合使用者如厕习惯,以便设置更加合理的冲洗时间和方式,如可设置成二段式冲洗方式,即刚如厕时预冲洗一次,如厕结束后再冲洗一次,或者设置成定时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