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假新闻,这个规定值得赞赏!”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方兴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点赞。
日前,国家网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禁未经核实将社交工具等网络平台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刊发,以打击和防范网络虚假新闻。
方兴东认为,“网站有责任严格规范新闻核实与发布,此举既符合国际的行业规范,也符合当今互联网传播变革的需要,真正提升并树立正规网站发布新闻的严肃性,建立民众的信任度。”
网站未尽审查义务助推虚假信息传播
就在前不久,高考成绩刚出来,网上一条消息称“一考生高考考了720多分,家长还不满意,因此要跳楼”,该信息一经发出立即引发舆论关注,其中还有网络大V转发,后经证实,纯属造谣。
涉嫌传谣的多个ID由各地警方落地调查,依法给予了处罚。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东北村庄‘礼崩乐坏’”、“长沙大巴被纵火”、“魏则西事件后续:国家信访局为近百名相似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上海女孩春节逃离江西农村”、“城市媳妇回乡过年不能上桌吃饭怒掀桌子”……这些假新闻事件引起舆论热议,造成恶劣的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院长王四新对未来网记者表示,“很多网友或媒体为了增加流量、吸引力、影响力,赚钱更多的广告分成,可能会精心策划新闻。”
“一些写手瞄准人们在特定时间段对某些事情的普遍关注,故意制造一些轰动效应,对社会秩序、社会诚信等造成不好的影响和冲击。”王四新分析称。
“网络有放大功能,如果网站没有尽到一定的审查义务,就助推了虚假新闻的传播,造成更多的危害。”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永江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网络新闻的管理至关重要。
必须坚持新闻客观性真实性
随着网络信息应用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的手段越来越便利,网络信息传播的也越来越快。每一位网民都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发表观点。有些媒体为炒作捏造假新闻,还有很多媒体为自身利益盲目跟风,未经仔细核实发布虚假信息,对人们生活造成了干扰,影响了网络舆论的整个生态。
方兴东认为,虚假新闻扭曲社会信息传播,是互联网发展的最大公害之一。
“虚假新闻误导公众,损害部分群体的名誉,容易夸大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王四新表示。
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持续加大网络虚假新闻整治力度,重点约谈了一批违法违规登载虚假新闻的网站,并依据法律法规,对制造、传播虚假新闻情节较为严重的多家网站进行了处罚和惩戒。有关网站也依法依规对炮制、传播虚假信息的“想说又说不出口”“农地圈”等账号进行了处置。
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虚假信息传播做出了明确规定,新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
王四新认为,“必须在遵守国家法律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不论是媒体还是网民必须本着遵守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原则进行传播信息。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坚持的。”
“网信办此次举动,亮明了政府的立场、观点,也给各网站、各新闻媒体敲了个警钟。”王四新表示。
王四新建议,公众当搞不清楚是真是假的时候,民众至少要做到不得主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