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国内热点>> 正文
  • 陈毅与三年油山游击战

  • 时间:2016-06-28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1935年红军长征后,陈毅与项英率部从中央苏区突围来到信丰县油山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建立赣粤边红色根据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及为争取革命胜利而浴血奋战的光辉足迹,并写下了脍炙人口《梅岭三章》、《赣南游击词》等光辉诗篇。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

    初上油山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为了加强赣粤边区武装斗争,中央分局和赣南省委决定成立赣粤边特委和军分区。11月初,特委书记李乐天率领特委机关和一营红军700多人上油山开辟游击区。

      1935年2月下旬至3月初,被围困在于都南部山区的红军,根据中央分局的部署,陆续出发向外突围,准备在中央苏区周围开展游击战争。

      3月9日,陈毅等率领红军第二十四师七十团最后撤离中央苏区。途中陈毅巧遇原信丰县委书记曾纪财,陈毅在赣南组建红二十二军时,曾纪财是信丰县犀牛区委书记,由于他是当地人,对信丰、大余、南雄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陈毅等决定改变原定去福建的计划,突围到赣粤边区。

      当天夜里,陈毅等和几个警卫战士,换成老百姓装束,在曾纪财带领下,向油山转移。他们巧过赣县王母渡,偷偷渡过信丰县桃江,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来到了曾纪财的家乡信丰县牛颈,历尽艰苦,几经辗转,终于在地下党的安排下,于4月初抵达了赣粤边游击区的中心——油山,和李乐天、杨尚奎等胜利会合。

      随后,蔡会文、陈丕显率领的赣南省军区部队也上了油山,三路会师油山的部队加上当地的游击队,共有1400余人。

    化险为夷

      到油山后,陈毅化名大老刘,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针,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10月,叛徒龚楚带着30多人伪装成红军游击队窜到广东南雄县北山,在龙西石包围杀害北山游击队和后方人员60多人。随后在叛徒何长林带领下,寻找特委机关,幸被外出挑米的游击队员和哨兵识破,特委决定迅速转移到油山。转移必须通过梅关,可是梅关一带,国民党重兵把守,严密封锁,特别是小路更加戒备森严。在离梅关40里的地方隐蔽了两天三夜后,陈毅决定待敌兵疲惫之机,出其不意,不走小路走大路。在一个月色昏昏的夜晚,特委机关一行20人左右,在敌人的眼皮下,越过梅关要隘,胜利到达目的地。

      就地休息的时候,陈毅精神抖擞,诗兴顿发,挥笔写下了《偷渡梅关》。

      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攀藤拊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

      1937年4月,国民党四十六师策划“梅山事件”,利用叛徒设下圈套,谎称中央派人到了大余城,企图以此诱捕陈毅。陈毅渴望早日与中央取得联系,毅然冒险前往大余城,发现情况有变,立即返回梅山,叛徒阴谋破灭。

      5月,国民党军四个营的兵力包围特委机关山驻地梅山斋坑,陈毅等被困20多天。整整五天五夜,陈毅等人身处敌军重围之中,忍饥挨饿,在大山里转来转去。好几次,敌人的脚步就在眼前。五天里,腿伤始终未愈的陈毅,在布片上,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

      国民党军日夜搜山一无所获,最后放火烧山。在此危急关头,突然下了一场暴雨,陈毅等特委人员得以脱险。

    “人民支援永不忘”

      在崇山峻岭、千崖万壑之中,陈毅率领游击队员们顶酷热、冒严寒,昼行森林、夜宿山洞。在油山地区人民群众帮助掩护下,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克服着难以想象的困难,渡过了难关,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粤军的长期封锁,使游击队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我们像野兽一样的生活”。1944年,陈毅在延安向美国观察组外交官谢韦思介绍南方游击战争时说。正如他在《赣南游击词》中描述的: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三更长……

      敌人越是疯狂,群众越是千方百计地支援游击队。敌人封山封坑、移民并村,群众与游击队联系不上,心里非常着急。他们便利用初一、十五开禁日上山打柴的机会,带些粮食、盐、咸鱼和报纸、情报,在深山里到处丢,让游击队去拾。靠近大山的村子,敌人来搜山搜村时,群众就在山内山外、村内村外、墙头、树梢、窗口等地方做暗号,游击队看到这些暗号就及时避开了。

      陈毅还在油山老表(老乡,江西方言)的掩护帮助下,把油山的上乐塔建立为特委交通站接头处,特委和游击队的许多情报、文件,军、政教材和项英、陈毅编写的《红军战士识字课本》,都由上乐塔接头处印刷、交接或转发,游击队转移时将枪支弹药、文件和油印器材藏在塔壁内或埋在塔下。上乐塔成为赣粤边区特委和游击队的生命线。

      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感叹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抗战的战略支点”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和《告全党同志书》。陈毅遵照党中央联合抗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写信给大余县县长彭育英,要求国民党驻赣粤边军队停止对雄余边等地的清剿,合作抗日。又去南昌同国民党谈判,进一步解决了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正规军问题等。

      8月8日,陈毅等以粤赣边特委和赣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的名义,发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宣言。9月初,陈毅以赣粤边游击队代表身份,在南雄钟鼓岩与大余县县长彭育英初步达成合作抗日协议。

      1938年初,赣粤边和赣南各县游击队在大余县池江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第一支队。陈毅任支队长(司令员),率部北上抗日。

      陈毅等领导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斗争,将几十万国民党军吸引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周围,钳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了主力红军和中央领导机关的战略转移。同时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锻炼出一支坚不可摧的革命武装。在南方八省保存了革命的战略支点,在广大地区撒下了革命火种……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