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有关情况,规划司司长徐林在发布会上表示,大城市吸引了大部分农民工,中国农民工的流向,真正在县城以下的小城镇的比例不到10%。
徐林介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农民工流向,10%左右是在几大直辖市,真正在县城以下的小城镇的比例不到10%,在地级市以上的比例是70%多。这就带来你刚才说的问题。
“我们希望中国的一些中小城市能够发展起来,也希望农民工能够到这些中小城市去,因为中小城市的生活成本相比特大城市、大城市更低一些。”但是现实则相反,这是为什么?
徐林认为,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资源、聚集要素的效率更高,要素配置具有马太效应,总是往效率更高的地方配置。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发展的机会、就业的机会都少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
城市越大越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在大城市创业更容易,任何一个很窄的领域,如果有足够的规模,足够的客户支撑就很容易赚钱,所以在大城市创业更容易,分工就更细,就业机会更多。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人文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特大城市五湖四海,大家来自各方,文化上的包容性更强,对于人才来说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到一个小地方,会发现那个地方总是裙带关系,你没有纳入那个体系,获得发展机会很难,或者拼搏得要比大城市更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更愿意到大城市生活、工作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种现象怎么办?徐林认为,政府通过公共资源的配置来尽力改变中小城市和大城市间的差距,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比如说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使得中小城市的宜居程度更好,这样能够增强吸引力,更多企业也愿意布局到中小城市。中小城市有了产业支撑,它的规模和吸纳人口会不断地增加。
徐林坦言,“按照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不可能要求所有项目配置都服从政府的安排,我们只可能通过政府的政策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引导,去改变这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