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英国教育评价研究机构QS发布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引发不少关注,“看看你的母校有哪些学科上榜”的标题很快刷爆了朋友圈。
仔细浏览该学科排名,排名前端的仍为美英高校。对于我国高校来说,也有好消息传来,大陆共有58所大学的402个专业,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入选全球400强,有5项学科,在全球高校之林中进入前十位。其中,清华大学有3项学科进入前十位:建筑和土木工程专业均位列第八,材料专业位列第十;北京大学有2项进入前十位:现代语言专业位列第八,语言学并列第十。
面对这样一份排名,从不同视角打量,会有不同的解读,也自会有人欢喜有人愁。
榜上有名者,会扬眉吐气,榜上无名者,难免会质疑排行与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细细看来,排名所展示的结果,还是能给高校带来不小的启发。静心琢磨,榜单上位列前茅的,或为知名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或为近年来立足国际、瞄准前沿、精心布局、整合优势的重点发展方向。而这也恰恰说明了,大学发展,不能求全求大,当找准方向、强化特色,打造精品。惟此,方有可能成为一流。
找准方向、强化特色,需要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七任校长田长霖曾谈到,一所大学不可能在很多领域同时达到世界一流,一定要有先后,一定要想办法扶持最优异的学科,把它变成世界最好。该校的发展历史也正遵循于此,原来学科门类齐全,但没有一个学科是世界一流。后来,调整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发明了加速器,并以此获得了多个诺贝尔奖,该学科成为世界顶尖,学校也跃居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找准方向、强化特色,更需要大学具备相当的定力,具备沉潜之心,不随波逐流。一所好大学,并不是要完全不在乎社会各方的评价,但不能被各种指标、排名和利益诱惑、束缚甚至绑架,更不能持“短期功利”之心,一味追求增加“博士点”数量,追求学校升级、升格。学校管理者需要保持笃定的文化信仰和高远目标,树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沿着明确的方向前行。
同样是几天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新一轮学科评估结果,多所高校的博士、硕士和专业学位授权点被判定为“不合格”或“限期整改”,包括北大、清华等高校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更是主动提出放弃一些专业的授权,自主撤销一些学位授权点,而这也恰恰说明,在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已经或主动或被动地意识到,只有明确所长、集中优势,才能真正提升质量、建成一流。
曾有一段时间,在探讨大学如何不被各类大学排行榜“牵着鼻子走”时,一句话说得好:不怕排行榜“风”大,就怕高校“墙头草”。其实,无论是否放在关注大学排行榜的语境下讨论,这句话对于大学发展都十分重要,有方向,有定力,不为名利折腰,更不做墙头那棵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