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 广东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

  • 时间:2016-03-07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3月6日下午,广东代表团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在媒体集体采访时,胡春华、朱小丹、黄龙云等回答记者提问。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王辉 摄

      南方日报讯 (特派记者/徐林 洪奕宜 赵杨)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110家媒体的225名记者到场采访。代表审议结束后,记者们举手提问,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副省长、东莞市市长袁宝成等分别作了回答。

      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去年广东的出口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正增长。请问胡春华书记,您怎么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广东将如何应对?

      胡春华:广东经济2015年基本上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态势,去年GDP增长8%,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出口增长0.8%,算是持平,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总体的效益、质量和结构是向好的。

      今年广东的经济形势跟全国一样,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对于广东来讲,外贸进出口的形势尤为重要,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会比其他地方更大。因为我们的进出口占全国的1/4,已经连续几年超过1万亿美元。广东今年的经济能不能保持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确定今年广东的经济增长目标在7%—7.5%之间,低于去年的实际经济增长数。当然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力求能够运行得更好一些,达到的效果更好一些。

      实际上,广东最重要和最根本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在低端市场上,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跟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比,我们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由于我们产品自主技术不足,在高端市场上又没有办法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竞争。广东现在的结构处于一个非常典型的“双重挤压”的状态,所以结构性调整是广东“十三五”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面临“双重挤压”的情况,广东只能够向上突围。我们的想法和我们的思路以及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引领和总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新技术发展新的企业、新的产业,通过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来推动企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质量、技术标准,通过市场来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经过若干年的努力,真正做到动力切换,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经济。

      新华社记者:中央已经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广东省也出台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方案与五个行动计划,新的一年广东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有什么谋划和推进措施?

      朱小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结构性改革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可以形象地说是一次结构“闯关”。广东改革开放初期,有过一次著名的“闯关”,叫价格“闯关”。那次是突破计划经济和统购统销,放开农副产品的产销价格。这次结构闯关,同样需要当年的改革勇气。广东长期高速增长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结构矛盾要比别的地方暴露得更早、更充分一些。结构性改革这一关闯过去了,转型升级才会有希望、有前途;闯不过去就会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增加失足的危险。

      中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重心。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已经制定出台总体方案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行动计划。具体来说,在去产能方面,我们将牵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2333户已关停国有企业的处置和出清;用两年左右时间,通过兼并重组盘活一批、资本运营做实一批、创新发展提升一批、关闭破产退出一批的方法,多措并举,一厂一策,完成1052户国有特困企业解困工作。同时,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在去库存方面,用三年左右时间,减少商品房库存2000万平方米,同时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在去杠杆方面,确保金融机构杠杆率符合相关监管指标体系要求,直接融资占比超过35%。在降成本方面,通过落实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全部免除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零收费”。同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低企业物流、用工、财务成本等,确保到今年底,为全省企业减负约4000亿元,使企业综合成本比2014年下降约5—8个百分点。在补短板方面,三年投入资金11500多亿元,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交通、信息、环保、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污染防治和人才供给等方面短板。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将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两侧的关系,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同时优化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处理好调结构与稳增长的关系,把调整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结合起来,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好发挥广东对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双支撑”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来打赢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央视平台客户端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扶贫的,广东已经连续27年位居全国经济总量第一,都认为广东是最富的地方。但我们长期观察发现,粤东西北地区人均GDP并不高,全省还有190多万贫困人口,在全面推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过程当中,怎么样把振兴和扶贫相结合,完成中央脱贫硬任务?

      胡春华:确实像你所说,广东改革开放这么些年,经济总量已经连续27年全国第一。广东有很富的地方,同时确实也有很穷的地方,按人均GDP算,我们最高的市跟最低的市差了6倍多。我估计在全国的省里,差距这么大的,可能不多。中央确定今后五年大力实行扶贫攻坚,我们对全省的贫困人口情况进行了进一步摸查。按照国家标准,广东还有30多万贫困人口,按照广东自己确定的4000元的标准,广东还有190多万贫困人口。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到2018年在全国率先完成扶贫攻坚任务。“两会”结束之后,我们就召开全省扶贫攻坚会议部署这项工作。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网记者:东莞曾有“世界工厂”之称,近年来东莞屡屡遭到企业倒闭潮、用工荒等质疑,但是2015年东莞市交出了比较靓丽的经济成绩单,经济总量已经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行列,这是否意味着东莞经济转型发展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成果?

      袁宝成: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非常感谢你把东莞选择成为一个提问的对象。你刚才讲的东莞经济发展的情况,基本数字已经有了:GDP增长8%;财政增长10.2%;税收增长14.2%;出口增长7.8%,是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从数字看,我们与全省持平,与其他优秀城市相比我们不算靓丽,但是跟自己的过去相比,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来比较,我觉得目前为止这个成绩单还过得去,算是及格的。

      这几年有没有到决定性的阶段,我认为没有。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永远在路上,今年可能转过去了,如果明年经济不好我们照样可能垮下来。如果不转型升级、不科技引领、不自主创新的话,随时有可能垮下来。我经常举美国底特律的例子,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它最先在美国垮下来了。

      以后要做的事:一是存量调整。把原来传统的、落后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存量进行调整,通过“互联网+”、个性化定制、研发机构建设等发展新型经济。二是增量扩张。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大量招商引资、招商选资。东莞有一个好处,隔壁有深圳老大哥在,深圳是个大水库,水溢出来给东莞一点,我们就可以“涨”不少。当然,还有央企的支持。去年,全市利用外资达到53.2亿美元。近五年,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有171个,投资额约3760亿元,目前投产的项目已经约2900亿元。三是科技创新。东莞主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从2012年提出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的口号。经过5年的发展,在以前的基础上,我们有一点感觉了。所以,我说“东莞初具高科技城市的雏形”。目前,东莞有986家创新型企业,创新研发机构28家,创新孵化器30多家,已经初尝创新发展的甜头。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去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立法法》,全国各省市都已经在推进设区的市的立法工作。请问黄龙云主任,广东省设区的市的立法工作如何推进?

      黄龙云: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地方立法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项。广东有17个市新获得立法权,在省委的领导下分三批推进立法工作,开始制订地方性法规,其中佛山市和中山市的首个法规已分别经过备案审查。

      我个人感觉,这项工作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准备工作不充分,其中的关键是立法质量。设区市有了立法权之后,对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大作用,广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解决人员配备、机构设置问题,让各市拥有更多专业的立法工作人员。第二,对设区市立法的一些重点、立足点进行梳理,从过去比较注重立权向立权立责转变,从过去比较注重处罚向处罚和维护转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第三,要建立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一系列制度,通过开门立法把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落到实处。在对各设区的市出台的第一个法规进行审查的时候,我们都会召集高校的立法专家进行点评,通过点评交流情况、指出问题、发扬成绩。法规实施一年后,我们还会回过头来组织立法后评估。

      胡春华书记一再强调,立法质量是地方立法的生命。为了更好地加强人才培养,省人大常委会正在和立法高校基地以及17市的立法机构进行研究,准备组建一个集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于一体的广东省立法研究所,并希望这个立法研究所能够成为法律专业博士后的工作站,为推动实现立法为民、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作出积极贡献。

      香港大公报、大公网记者:广东省提出,新一年将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化粤港澳合作,建设港澳优势产业集聚区和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请问具体有哪些新举措,会在哪些领域扩大对港开放?在香港青年北上创业方面,会有哪些扶持措施?

      朱小丹:粤港澳合作是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最大优势之一。我省在2014年底已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在自贸试验区对港澳投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到去年底,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已经入驻港澳资企业3785家。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粤港澳合作模式,通过形成面向港澳投资者的更短的负面清单,先行先试推进粤港澳服务行业管理标准、规则衔接以及从业人员资质互认,加快南沙片区粤港深度合作区、前海蛇口片区香港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和澳门新街坊项目的规划建设,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粤港澳口岸通关模式,依托自贸试验区来加快港澳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支持香港青年入粤创业创新,我们已经在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分别建立了“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三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同时,粤港两地政府专门把加强粤港青少年交流和创业合作的内容纳入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重点工作。下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支持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省青年联合会等青年团体与香港青年社团建立对口联系,推荐香港优秀青年代表参与广东自贸试验区专业咨询委员会等机构。二是继续围绕自贸试验区粤港澳青年创业创新平台建设,落实资金引导、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为香港青年创业创新团队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快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广东自贸试验区人才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个人所得税补贴、便利签证等系列政策,吸引更多的香港青年人才到广东自贸试验区创业创新。四是依托分布在珠三角的13个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加强面向港澳青年宣传推介,为港澳青年创业发展提供服务平台。五是加强粤港青少年交流合作,继续实施粤港暑期实习计划,组织香港青年到广州、深圳、中山等珠三角城市进行实习交流,为香港青年提供直接体验和深入了解内地创业环境的机会。

      总之,我们将根据香港青年在粤创业的实际需要,不断优化相关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努力使广东成为香港青年北上创业的首选地。

      现场有香港记者就粤港合作向代表团提问。

      胡春华:广东高度重视粤港合作。我们一直讲,广东最大的优势就是毗邻港澳。我刚才讲到的对外贸易,去年广东与香港的贸易占到我们整个对外贸易的20%。广东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依然是香港,去年香港在广东的投资增长约20%。所以,广东一定会继续加强跟香港、澳门的合作。就在昨天下午,我跟梁振英行政长官就下一步粤港合作进行了深入交谈,确定了继续要做的事。广东会一如既往地加强跟香港的合作。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