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30年来最冷的寒冬29日,一则关于山东省平邑县玉荣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的最新消息让人们感到了慰藉:井下200多米矿井中的4名工人,在被困36天之后终于获救升井。“国家、省、市、当地救援队伍近千人协力配合,全国50余名各行业专家齐聚平邑出谋划策,调集全国最先进的救援设备600余台(套),运用‘具备各项前沿技术和专利’的国产大口径钻机,完成世界第三例大口径钻孔……”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高广伟认为,此次救援,“是人与高科技合力完成了救援的奇迹”。生命探测系统确定被困矿工位置对山东省平邑县玉荣石膏矿29名作业人员来说,2015年的“平安夜”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12月25日,因邻近的废矿采空区坍塌引发矿震而使该矿发生坍塌,他们被困在井下200多米深处。此后一天之内,除4名矿工成功自救,另8名矿工被救援人员救出之外,其余17人被困井下,音讯全无。“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救人。”迅速成立的事故救援指挥部借助生命探测系统等先进设备,确定了被困人员所在的两个区域。救援人员利用钻井先后打通了4个小口径保命孔,但是通过1号孔和6号孔未发现井下被困人员。而通过2号孔和7号孔发现了4名被困矿工,救援人员与他们取得联系,并为他们输送了充足的食物、保暖内衣、照明工具等物资。这些“保命孔”成为4人最终得以平安升井的关键一环。全国50余名专家现场出谋划策以地质条件复杂著称的平邑石膏矿向来不适合“打洞”。当地专家告诉记者,从地表至井下巷道顶板220米,灰岩层、砂岩层、石膏层和石灰岩交替出现,比起煤矿或者其他金属矿山,石膏矿岩石层比较软,稳定性较差。救援专家认为,这种软硬结合的地质并不适合深挖,因为“易坍塌,易透水”。事故救援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在起初阶段,针对井下已修复的巷道再次坍塌问题,救援队采用金属柱、木垛等加强支护。其中麻烦之处在于,所有抢险木料全部要由救援人员搬运进去,然后在300多米深的井下将支撑木柱锯成所需尺寸支撑起巷道。而针对涌水量增加、巷道积水严重问题,指挥部制定了应急预案,建立了两个水位监测点,加快排水。高广伟说,救援指挥部从全国范围内调集了水文、地质、测量、采矿、机电等方面的50余名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随时出现问题,各领域专家出谋划策,随时解决。”自主大口径钻孔机打通救命孔平邑“软硬结合”的地质,常常让“吃硬不吃软”的钻头打偏,打孔过程中频繁掉落的石块也经常卡住钻头。井下坍塌接二连三发生,淤泥和积水不断攀升,并且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所有救援人员通过井下的通道都被堵死,这就意味着救援只能采取大口径钻孔打通地上和地下。“在井下被困人员所处位置附近先打通小口径保命孔,在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的第一时间随即开钻大口径救命孔,打通后下放救生舱救人。”高广伟说。但这一救援方式在国内没有先例。全球范围内也只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魁溪煤矿矿难和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上成功过。据报道,我国首批自主研发的大口径矿山救援机“具备了各项高端的前沿技术和专利,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抢险、探索、通讯、维生和营救”。新华社报道,1月29日晚21时21分,起重机将4名中的首名矿工提出地面。此后,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名矿工升井。目前,仍有13名矿工失联。本次现场救援指挥部副总指挥、山东临沂市市长张术平称:“现在,我们正在组织专家,对这13名失联人员进行综合研判,研究新的救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