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公司】无人机市场有了“规矩” 农用市场前景看好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璐晶 | 北京报道
随着无人机应用在各个领域内的“百花齐放”,无人机产业正在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领域。市场研究机构泰博情报公司称,预测中国无人机行业的营收到2020年将达到200亿元。
无人机产业高速增长的同时,问题也随之暴露。比如无人机市场缺少政策和法规监管,产品抄袭成风等也成为阻碍无人机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既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又不禁锢创新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人机系统团体标准诞生
抢占国际话语权
长期以来,虽然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市场规范还缺少统一标准。
无人机市场虽然火爆,但从业者还是看到了业内存在的不少问题。市场鱼龙混杂,抄袭成风,许多公司没有真正的产品技术,山寨成风,讲故事、为了炒作融资的企业很多。 “目前整个无人机行业,外行看可能有点热闹,但行业内看有非常多的泡沫,需要尽快制定标准来保护和规范这个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秘书长徐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近年来,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无人机系统产业市场规模在逐年增加。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中国无人机系统产业亟须标准提升,打造高效产业链、规范市场秩序。
关于标准的制定,徐明介绍,国内的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每类标准侧重点不同。国家标准是强制性的,是产业的底线,关注的是国家安全、有效监管等方面的标准。行业标准树立行业门槛和标杆,关注的是行业准入、研制生产等标准。团体标准贴近市场,是市场选择的事实标准。企业标准重点关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015年12月22日,“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理事会及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来自工信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标准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59家单位的160位代表参加了大会。《无人机系统术语》和《民用无人机系统分类及分级》两项团体标准于当天通过技术委员会的审查,这也是我国首批无人机系统的团体标准。
行业的自律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无人机作为航空器的一类,其法律法规和标准需要在航空器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航空处调研员石靖敏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另外,尽快制定团体标准除了规范行业本身以外,对于抢占国际话语权也有战略意义。
徐明介绍,标准已成为无人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国外,无人机系统标准是当前的热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无人航空器系统规章制定联合局(JARUS)等国外的官方组织,以及像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等社会组织,都开展了大量的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工作,用标准争夺市场的话语权。
“筹建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就是要用标准作为国际竞争的武器,参与制定无人机系统行业规则。”徐明说。
中国植保无人机普及率如果向日本看齐,年市场规模可达150亿元
目前,民用领域的无人机发展迅猛。无人机应用案例已经不胜枚举,涵盖农业植保、工业巡检、警用执法、消防救援、摄影摄像、包裹递送、生物研究、天气预测、商业安保等数十个领域。
在2015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无人机实时传送航拍画面;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和深圳泥石流滑坡现场都有无人机的身影,为救灾、核灾提供了一手资料;美国爱荷华州的农场主还利用无人机监测麦田……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称中国是‘模仿者’。这在许多行业仍然是事实,但就无人机而言,中国绝非仿冒者。”美中航空合作计划前执行主任、资深顾问乔·特姆奇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rost &Sullivan的数据,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达到70%。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疆”)副总裁邵建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行业快速发展,需要可靠有效的技术标准,以及安全管理规章,安全做不好,会给行业带来很大的伤害。
邵建伙表示,因为大疆占据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所以“管好自己”本身就是对行业的推动。
“空中管理需要一个平台,目前大疆已研发出这样的空中管理技术与体系,即遥控航空器安全管理服务系统,免费开放给用户、国家管理部门以及行业,用技术手段和标准推动行业进步。” 邵建伙说。
石靖敏表示,无人机除了用于消费级的用途之外,农业、通用作业等也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以农业无人机发展得比较早的日本为例。日本植保无人机已经使用 20 多年,目前每年更新量约为 3000 架。按照中日年农药使用量进行测算,中国如果达到日本目前植保无人机的普及率和使用频次,年更新量约为 30000 架,植保无人机价格按 50 万元 / 架测算,年市场规模可达150 亿元。
2015年末,大疆宣布推出一款智能农业喷洒防治无人机——大疆MG-1农业植保机,标志着大疆正式进入农业无人机领域。
对此,邵建伙表示大疆致力于让普通的农民也可以方便地操作无人机,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作业需求。对于这一细分领域,邵建伙建议由于农业无人机没必要飞高,一般是贴着农作物飞行,比如1.5米~2米,不属于高空作业,未来可否纳入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也是可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