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育儿>> 早教>> 正文
  • 将此一生,化为一盏明灯

  • 时间:2015-09-30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那位几十年如一日、在上课5分钟前守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的教授去了。
    那位几十年如一日、手写工工整整、删删改改教学笔记的教授去了。
    那位几十年如一日、让人将周末和晚间课尽量排给自己的教授去了。
    5分钟和50年
    一双布鞋、一身中山装、一个手提袋、一年四季。这是大家心中的张秀林。
    “我印象中,先生总是一身蓝色中山装,冬天在外面套一件蓝色棉袄,夏天则只穿件浅蓝色的短袖衬衫,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自己要健康工作50年。”张秀林的同事金安辉回忆说。
    张秀林是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在学校主讲思想政治课,这是一门学生公认的枯燥课程,逃课的学生很多。但只要是张秀林讲的政治课,教室里永远坐满了人,有上课的,有选修的,也有因兴趣而来旁听的,学生们说,听他讲政治,就像听故事。
    大家都记得,张秀林的“标志性5分钟”,每次在上课前的5分钟,他都会准时站在教室门口,静静地做着请进的动作,迎接每一位来听课的学生,几十年如一日。学生们受宠若惊,疾走就座,当铃声响起,他缓步走上讲台,关闭手机,开始他激情澎湃的一讲。
    “张老师特别擅长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和时事联系起来,课堂内容丰富,我们收获良多。”
    “张老师的课既有理论深度又真实生动,他讲起课来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极其精彩。”
    “这样的老师实在太难得了,每次讲课前他都会讲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把知识融会贯通。”
    听过他讲课的学生,都记得他的好。
    2015年5月15日,张秀林病逝,直到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在身体状况稍好一点的情况下,他依旧坚持上课,三尺讲台,是他兑现承诺的阵地。
    很多学生还记得,张秀林在课堂上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为他们朗读《共产党宣言》,还记得他戴着老花镜一笔一画地写着板书,还记得他说要健康工作50年……
    得知张秀林教授病逝的消息,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有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有他课堂上的旁听生,有受过他点拨的教师,大家来送他,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秀林的次子张兵在追悼会上反复念这两句,并以此来作为父亲的墓志铭,他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可以概括父亲的一生。
    张秀林的长子张勇说:“父亲这辈子对得起家人,对得起学生,就是对不起他自己。他这一生,不抽烟不喝酒,爱好就只是看看新闻,他把时间都用在了教学上。七十多岁的人,每天还上四到八节课,怎么劝也不听……”话里有伤感,也有无奈。
    人生与心灵的导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张秀林是学校的教学督导,负责给年轻教师授课时的指点和把关。
    “以前我觉得,督导就是指点,最后变成指指点点。张老师彻底改变了我这种想法,他第一次来听我的课时,先是很客气地对我说,‘我来跟你学习学习’,然后规规矩矩地坐在后面,掏出小本子,边听边记,边记边点头,下课后笑眯眯地说了很多鼓励的话,非常真诚,让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顿时觉得这份职业如此崇高。”金安辉提起张秀林为他督导的课程,有着这样的回忆。
    “一次张老师听我讲课后,针对很多细节跟我交流经验,具体到某一个授课环节的把握。有一次听课后,他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工整地写着关于某个知识点的拓展资料,我看了之后很感动。”李文英是华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部的副教授,她说,张秀林对知识的严谨态度,让她日后受益匪浅。
    日积月累的思考,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对学术前沿的追踪和把握,对岗位的坚持和责任,构成了张秀林的日常生活。
    “听张老师的课,感受到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他不仅是用心的,而且是交心的。”李文英说。
    “张老师上课很有激情,总是将最有力量的信息传递给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培华说。
    让人如沐春风,对自己却很苛刻,张秀林的生活简朴,喝水用的杯子都是吃完老干妈辣椒酱留下的玻璃瓶,一年四季永远是一双布鞋。常有人看到他中午简单吃几口饭就回去准备下午上课的讲稿,也常有人见他服下几片药后,又坚持站在讲台上,早过了退休年龄的他,始终眷恋着三尺讲台,他多年如一日步行往返于家与校园之间,坚持锻炼身体,为的是讲课时有更好的状态。
    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
    张秀林讲课时喜欢用自己的名字做开场白。三国时期李康的《运命论》里写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常对同学们说:“优秀的人往往会受到别人的非议和排挤,所以当大家遇到外界对自己的指责时,不应该感到失望和灰心,与其埋怨,不如实干,等到自己有一天经历风霜的洗礼后成为参天大树,别人就会刮目相看。”
    “与其埋怨,不如实干”,是张秀林的座右铭。几十年来,没人听到他对工作、生活、身边的人抱怨过一句,只看到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忙碌于讲台的身影。他说:“我一直搞政治理论研究,是唯物主义者,不相信来世,这一生,只要是对国家对社会有利的事,我干什么都可以。”
    张勇说,父亲对他们的身教胜于言传,他很少用严厉的语言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告诉他们,要踏实做人,勤奋做事,乐于奉献。“在父亲的心里,总有奉献两个字。”他说。
    学校里有很多老师往返于北京市区与燕郊之间,几小时的车程,而学校的课常常要上到晚上9点多,很多老师往来不便。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张秀林主动要求学校将周末课和晚间课尽量安排给自己,他说自己家离学院近,比较方便,由于他的奉献,很多家庭有了更多团聚的时间。
    现在,只有厚厚的一沓手写的教学讲稿还记录着张秀林的辛苦与热爱,每一页都工工整整,每一页都有备用于批改的留白,有些地方批注满了,还粘有备注的增补页。
    张秀林曾说:“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他将教育事业视为一门艺术,他的教学笔记像一件件艺术品,传递着他教育的思想和理念。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2015年6月30日,华北科技学院党委下发向张秀林同志学习的通知,学习他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随后组织了缅怀张秀林的活动,让师生铭记这位鞠躬尽瘁的师长。
    一位学生在缅怀活动中回忆,他曾在一个冬日的正午遇到张秀林拎着包走进教室,便问道:“张老师,您怎么还没回家?”
    张秀林乐呵呵地回答说:“下午还有课,阳面的教室暖和,我在这里眯一会儿……”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