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国式课堂只有无情的棍棒、残忍的淘汰?昨天,当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课堂》推出完结篇,中国班不仅在科学、数学、中文三门测试中完胜英国班,还迎来英国学生态度逆转、挥泪送别中国教师的暖心画面。春风化雨式的结局让人联想起“哦,船长!哦,船长!”的电影经典画面,当然,这并非罗宾·威廉姆斯的《死亡诗社》,现代教育有很多新问题需要解决,一如博航特中学教导主任斯托尔所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围绕教育的新探究这才刚刚开始。
小小实心球逼哭英国“学霸”
“调教”似乎是BBC给这场教育实验定下的基调,大结局一开始就是严峻的体育课。
“在中国,体育是教育体系里的重要部分,数理化再好,体育不好,一样进不了最好的高中。”“中国学生就像机器人一样,训练、训练、训练,最后过关,甚至拿到满分。”中国老师王载明(音)把中国式体育课搬到英国:几个英国学生体育课迟到了,全班被要求罚做俯卧撑;紧接着是跳绳,以及中国学校的招牌项目——扔实心球。
菲力帕是“学霸”,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但中国体育课成为前所未有的挑战。实心球的及格线是5.6米,她使出吃奶的劲儿勉强扔到3米。“就因为我扔不到5米,我就不能上最好的学校?这太不公平了!”“这里的竞争压力太大了,简直就是迷你比赛。”她不理解,一个2千克的小球凭什么决定自己的未来,失控落泪。
“你只要集中注意力做那些你能做好的事,没必要感觉羞愧。”英国体育老师霍格给自家孩子捧上“激励鸡汤”,意外的是,菲力帕离开后,霍格开始飚泪,“我的学生们都已经做到他们能做的极限了,但还觉得他们不够好……体育及格不了,他们感觉好像人生失败了一样,给他们这样的压力,让我很不好受”。
实心球的比拼,是每个中国中学生几乎每天要经历的,却让英国师生连呼“不可能完成”,几近崩溃。
“拖堂”来了,补课也来了
中国老师在博航特中学的前两周,英国学生各种叛逆、捣乱,当日历翻到第三周,考试临近,面对这场中英教育的比试,中国老师拿出“独门秘籍”。
周一升旗仪式,优秀学生被请上主席台发言。“同学们,马上就要考试了,你们有两种选择:1,不复习。2,复习。如果不复习,那就是懒鬼……我相信你们已经有了选择。”这是中国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考试周”动员发言。英国人说,中国的一种教育方式就是挑出好学生,把他们塑造成模范生,再让他们回去起带头作用。
走进课堂,英国学生再遇中式教育特色——“拖堂”。“你们不能总是上课迟到了说‘对不起’就完事,今天起,有人上课迟到,午休时大家要多留10分钟,补回这个时间。”中国老师李爱云一脸严肃。
这点“补时”对学业上积贫积弱的学生显然不够。一个女生说,“当发现别人都在谈论三角函数,而自己连三角形都画不出来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一个男生完全不解三角函数“瞎研究各种三角形”的意义所在。
补课是必须的了。下午5点,当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都放学了,邹海连给数学困难生办起了义务补课小组。第一天,叫了六七个人,只来了2个。给家长打电话,跟英国学生促膝谈心,中国老师邹海连想出各种方法。“我们的教育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说。
中国课堂依然不乏搞笑画面,晚自习时一个女生因为偶像退出组合失声痛哭,跑出教室。但更多时候,微妙的变化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上演着:“问题女孩”苏菲开始表示愿意听中国老师讲东西了,“问题男孩”卢卡主动回答问题,自信心爆棚。随着考试临近,这群英国学生表示也要拿出中国学生的勤奋劲,以证明他们不比中国学生笨。
原本的教育理念可能会倒塌
两个国家,两种差异极大的教育方式,4周的教学结果,4小时的由独立调研机构出的综合考试,一切立见分晓。斯托尔手握最终结果的信封时说,“我确实很怕拆开这个信封!”
这是博航特中学的毕业日,礼堂坐满了学生、家长、老师。“我手中信封的结果,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一些原本的教育理念可能会由此倒塌……”斯托尔说。
结果是——数学成绩:中国班平均分67.74,英国班平均分54.84。
中文成绩:中国班平均分46.88,英国班平均分36.46。
科学成绩,中国班平均分58.33,英国班平均分50。
中国班,完胜。
最后的最后,是离别。中国老师给爱喝茶的乔什准备了中国茶,“问题男孩”卢卡感谢老师,“我本来如此差,但他们相信我,知道我有潜力,改变了我!”
这是中国老师始料不及的画面。数学老师邹海连感慨,“教学永远不是单方面的,永远包括两个方面:老师和学生。”李爱云说,或许胜利的原因是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中国班的学习时间是英国班的两倍。
中国赢了,实验结束了,在英国,有关教育的改变这才开始。“我们可以考虑延长学时,但我们真的愿意让孩子每天花十五六个小时在学习上吗?在我看来,这不是童年,而是监狱。”博航特中学的校长说,他正仔细考虑未来应该怎么做,关于教育的新一轮探究这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