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月6日第三个“中国房颤日”期间,不少医院开展了关于房颤的疾病普及宣传和义诊活动。房颤是心电“短路”引起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房会快速不规则地跳动甚至是蠕动,容易并发中风、瘫痪甚至死亡,成为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专家表示,射频消融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法之一,装备国际上先进的超声导管可大幅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电生理治疗中心主任杨平珍主任医师日前表示,大于35岁的房颤发病率为0.7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600万-800万房颤患者。它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但也会在健康的中青年人身上出现。“可能人们还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症状时,疾病已经悄悄发生了!”杨平珍主任指出,房颤最大的危害包括并发血栓和栓塞,导致中风、瘫痪,长期房颤会使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新发的房颤往往呈阵发性,如果置之不理,随着时间延长往往会转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从而增加治疗难度。
房颤的症状包括心跳加快、疲乏或容易疲劳、头晕眼花、晕倒、胸闷、呼吸困难等,杨平珍主任表示,“如果经常有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就要注意自己是否存在房颤的危险了。人们可以经常自测脉搏,看看心跳是否规律,及时发现房颤的风险——尤其对高危人群,越早实施治疗,效果越好。”
杨平珍主任指出,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三种,其中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和有效性都远高于药物治疗。这种微创手术,会在病人静脉插入导管,到达心脏位置,再通过导管将手术器械送进去,让心电“短路”的位置恢复正常。但不少患者病情相对复杂,病变位置难以判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装备超声探头准确判断病变位置。而且,比起传统的X光透视,超声技术大大减少了射线对人体的伤害,连孕妇或老人都能进行此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