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出“学生第二”的观点,一时引来无数非议,认为有悖“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实际上,李希贵说出这个观点,是有特定情境的。他是站在教育管理者的立场,强调教师对于教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再后来,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的论断写进国家的教育发展纲要时,人们便再无异议。
这启示我们,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把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善于发展好、用好教师,形成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共同成长。
要得出这一理念认识并不难,难的是置身于错综复杂的教育发展环境,面对千差万别的教师,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把这一理念化为具体而微的教育管理行为。这需要工作的艺术和策略,更需要有坚持的勇气和胆量。
在学区管理上,我更多地是通过各个学校的校长和中层干部来实现我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间接管理,因此,通过队伍建设,选贤任能,让能者上、庸者下,建立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都是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在幸福村学区,面对前期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为改变局面,我当机立断,顶住压力在人事上作出调整。在上级支持下,我通过干部队伍的“换血”,从学区到各个学校一年内先后调整了9个校级干部,让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走上管理岗位,保证了管理团队的活力和战斗力,使学区安然度过了发展的危机。来到安贞里学区后,面对学校管理层中的诸多问题和不安定因素,我没有立即手术,而是稳中求进,进中求变,用近两年的时间对学校的干部队伍进行了彻底调整,让学校再次踏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对学区管理的一些改革思路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作为学区管理者,我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事必躬亲,必须抓好“人”的工作,建设好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保证团队的凝聚力,让工作更有执行力。
为此,在选好干部的基础上,我从校长队伍的培训入手,在校长中大造学习之势,拓宽培训学习的途径,让他们在学习中梳理办学思想,提升个人品位,把握办学方向。同时,调整校长工作交流的方式,在校长例会中,为激活思维,产生思想碰撞,我们变部分发言为全体发言,变读汇报稿为脱稿交流,变全面系统发言为抓住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变按顺序发言为大家沙龙式的研讨,引领校长们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思考、产生策略、产生管理的智慧。随即,我们又将这样的培训形式拓展到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建设中,让他们学会在研究中工作,增进问题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
来到安贞里学区以后,因为学区管理职能的调整,我除了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外,又更深入地关注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性地继承了学区原有的“四名工程”的评选机制,通过赋予其新内涵,让它真正发挥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激励作用。同时,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积极性,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专业提升,我们又制定了“五格入位”的教师成长新机制。
这一系列管理机制的创新,都是基于学区管理的特点,通过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关注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素质,从而激发了学区的发展活力。
当然,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一切似乎都按照我的设想,进行得顺风顺水,很快让学区面貌有了新变化。实际上,只有经历了当时的过程,在能够真正体会到,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充满了艰辛,要克服各种观念和制度壁垒,还要排除人为的困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多的心血与汗水。
在人的建设上,我的一点深刻体会是,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秉持公心,排除私心杂念,并且要多用人之长,多肯定人、尊重人,激发每个人向上向善的动力。
还记得,我刚到幸福村学区时,现任该学区党总支书记的梁松梅只是其中一所学校的教导主任,据我初步的观察,这是一个能干事、想干事的年轻人,工作认真,也有魄力。但是,因为工作理念的冲突,她跟当时的校长关系不好。后来,因为学校管理中的其他一些问题,按照区教委的政策,经过协商,我们安排校长提前退休。同时,兼顾到学校和个人双发展的考虑,我决定调她到另外一所学校任副校长。对于这一安排,一些人颇有意见。原来学校的老校长来找我告状说:“学校没搞好,让我下来,我没意见,但梁松梅怎么反倒被提拔了呢?她在学校里拉了一帮人跟我对着干。我反对提拔她!”
而在梁松梅要调入的新源西里小学,当时的校长也提出反对,他本来看好另外一个年轻干部,希望下一步由他来接自己的班,但那个年轻干部,之前业已被我们安排到学区做了教学干部。这位校长曾明确向我表示,不接受这一安排。我对他说:“让梁松梅过来,不一定是要接您的班,而是让她在您身边好好学习,即便她身上有缺点,您也要多帮助她、培养她,同时也是请您帮助我把把关,观察她、考验她。”经过我多次做工作,这位校长才勉强同意。没想到,一段时间后,经过工作中的实际接触,他对梁松梅的印象大为改观,两人工作中也配合默契,他高兴地跟我说:“梁松梅确实不错,还是你看人有眼光!”一年后他退休,也赞成让梁松梅来接班。当时,区里也有不同意见,因为她曾是一位被免过职的干部。报了几次都没通过,但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顶住压力,一再推荐她。
实践证明,这一选择没有错。梁松梅任新源西里小学校长后,学校在她手中有了大发展,在老校长开创的兼有普教特教的发展模式上,梁松梅加大宣传,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创造性地提出了融合教育的理念,在学校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模式上都有很多改革创新,使学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她任校长期间,学校最光彩的一页就是,2007年世界残疾人运动会上,他们的学生代表中国参赛,一举夺得三块金牌。也因此,梁松梅还被评为2008年朝阳区的教育年度人物。后来,前任老校长跟我见面时也曾感慨:“梁松梅不简单,比我有魄力,做了很多我想干而没干成的事!”
正所谓,“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学区管理来说,这句话显得尤为重要。选好一位校长,常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能够用好一批干部,就会使整个学区的工作实现良性运转。
有时候,除了要力排众议,任人唯贤,还要面对很多复杂局面,甚至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候,是对管理者工作魄力和人格的双重考验,容不得有丝毫的犹豫或退缩,必须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有一件事,事后想起来颇有些惊心动魄的味道。那还是我刚到幸福村不久,在幸福村学区的新源里一小,教师们对校领导意见很大,联名写信,集体上访,多次反映问题。为此,经区教委同意,我们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原校长出学区,把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副校长调来主持工作。但一段时间后,学校状况并未好转,教育教学不见起色,校园环境混乱不堪。尽管这位副校长是我推荐的,但出于对学校的负责,我及时进行了“自我否定”,选派了一位校长助理,来协助处理学校事务。这位校长助理一深入了解,很快跟我汇报说,学校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财务账目尤其不规范,长期存在着白条入账的现象,而且数额很大。原因是,学校有一个已经退休仍在返聘的事务员,在学校很有背景,此人人品不端,欺新来的校长不懂财务,在账目上擅自“动手脚”,任意用白条来抵账。初步了解了情况,我不敢怠慢,立刻让校长助理接手学校账目,对财务进行彻底清理。
就在这期间,一天,有人来找我,说是受朋友之托,来询问外地户口的孩子如何办理就读事宜。一见面,我就隐隐觉得此人面目不善,似乎另有所图。
但我还是接待了他,跟他介绍学校的情况,说明招生政策。他言语不多,听我说完就走了。没过一会儿,我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电话那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刚才去你办公室的人。实话告诉你,有人花了钱,让我来卸你一条胳膊的,但感觉你这人还不错,今天便宜了你,只要你按我的吩咐做,我就暂时放你一马。”
“哦,你要我怎么做?”我问道。“你要配合我,把自己的一条胳膊用绷带缠上,别人问你就说是被车撞了。”他说。
“我要是不这么做呢?”我又问。“那就不是一条胳膊的事了。”他威胁说。
事后我分析,委托此人行凶的,可能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对我进行恐吓,让我难堪。究竟是什么人如此下作,为何而来?又要达到什么目的呢?不管是谁,我决定绝不向这种流氓手段妥协。
接着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第二天早晨刚上班不久,新源里一小的校长助理就跑到我在学区的办公室,神色凝重地对我说,昨天晚上,有人扒开护栏,撬窗而入,把他的办公室抽屉翻得一团糟,幸好他事先把财务资料转移别处,潜入者毫无所获。这前后发生的两件事,似乎有所关联。一天之后我再次接到那位陌生人的电话,他气急败坏地说:“你太不仗义,怎么不按我说的做?分明是不给我活路,我让你一周之内必有报应!”
我也毫不客气:“你听着,我已经保留了你来学校的监控录像,也向公安机关报了案,你好自为之!”
或许是见我态度强硬,此人后来也不敢轻举妄动。但那段时间,家里人着实替我捏了一把汗,劝我何苦为工作的事得罪人。但我心里很坦然,因为我相信,邪不压正。如果不能够在歪风邪气面前坚定立场,后面一切改革都将落空。也因此,基于新源里一小当时的状况,我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按照区里人事改革安排,由我亲任一小校长,又从学区抽调一位干部来任常务副校长,对学校财务、校园环境做了彻底整治。新任的常务副校长工作很投入,到任后工作扎实,管理规范,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很快扭转了学校风气,使学校渡过难关,走上正轨。
这件事成为新源里一小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随后几年,该校校领导更迭频繁,因为工作需要,先后几任副校长上任不久,均被调到其他学区学校任正职了。但尽管如此,学校却再也没有出现大的发展波折,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显然,任何一项事业中,要想改革创新,就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也因此遭遇各种困难,这时候,除了管理者自身行为端正外,还要敢于板起面孔,不怕得罪人,让各种不良行为没有存在的空间。
刚到幸福村学区时,从学区机关到一些学校,都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有的领导年届退休,工作得过且过,教育教学业务也不上心,一下班就呼朋唤友,打打麻将,喝喝小酒,有的甚至在自己的办公室还支着麻将桌。我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撤掉麻将桌,同时约法三章。
人员的安排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学区的工作千头万绪,人数有限,常常是一个萝卜几个坑,但居然也有游手好闲耍大牌的。还记得,学区里曾有一位从企业调进来的职工,据说已是“三朝元老”。凭着过去跟领导关系好,长期好吃懒做,工作中偷奸耍滑,自己不努力,还一肚子坏水,到处挑拨事非,说风凉话。对这样的人和行为,我忍无可忍,于是就借着人事制度改革时的岗位聘任把他下到了学校。那一过程也是颇费周折,他各种下三滥手段全使出来了:我在办公室,他就斜躺在办公室的会客椅子上连哼带唱,说是等着政府来给他做主;我出学区,他就堵在大门口拦住去路讨要“说法”;我下学校,他又追到学校干扰工作,扒车门,抱车轮,引人围观。但我始终不为所动,最终依靠集体的力量,将他调离。
经过诸如此类的事件,学区风气大为改观,闲聊天的不见了,机关内部和谐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服务形象改变了。随着整个学区兴起的培训学习之风,一批注重学习、注重转变观念、事业心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的干部和教师脱颖而出,从而为学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