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学校有幸请来了北师大出版社编辑、周长生教育思想研究会负责人仲卫东老师来校讲座,主题为“读思归纳,居高临下”。仲老师不是什么名人,但学校为什么会请仲老师来校讲座呢?仲老师为什么又会用“读书归纳,居高临下”这个主题来讲座呢……?带着种种疑问,体小全体老师们认真的聆听了仲老师的讲座。
仲老师由于自身编辑的工作关系,他平时接触了很多知名的教育专家,能够近距离的与教育专家对话、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北京四中退休教师周长生老先生的《为不教而教》书中的很多观点以及周老先生提出的“读思归纳,居高临下”的学习规律让仲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仲老师自身也是一位博学,多思和喜欢动脑筋研究的、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编辑和学者,所以这次学校把仲老师请来的目的也是想让仲老师把他多年研究周老先生教育思想的经典与教师们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和分享。仲老师的讲座中谈到了班级授课制的功与过,其中列举了很多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如:班级授课制必然占用学生时间;必然剥夺学生思考;必然养成懒惰习惯等,所以,班级授课制,必然无缘杰出人才。同时提出:教育要改革,要想培养杰出人才,必须废除班级授课制,改革成班级读导制或班级读书制。仲老师在谈到学习规律时,谈到“学习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学生必须养成读思归纳的习惯,养成会独立自主地学习、居高临下地学习的习惯。仲老师还以他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实例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分享。仲老师谈到的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给参会老师们留下了很大反思的空间。
最后仲老师给全体教师念了周老先生致体小老师的一封信,周老信中提到每字每句又给老师们对未来教育将如何继续走下去提出了新的构想空间和希望,甚至是启迪。有了周老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有信心和决心接受未来教育的挑战,争取尽快实现周老希望和梦想中提出的“读思归纳居高临下” 这个目标。
附周老先生致体小老师的一封信:
体育馆路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
你们好!
大家都承认教育很重要,大家又都承认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我有个希望,我有个期待,我有个梦想。如果体育馆路小学实现了 “读思归纳居高临下” 这个目标,打好了基础,那么:
我为什么要写“卖花生米的老太太要想改行当中学数学老师”这个材料呢?因为,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师的资历问题,而是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即,是否认识到学生读书的重要性。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优质教育资源”。一提到教育改革,就联想到“优质教育资源”。认为,只要“优质教育资源”问题解决了,什么“教育公平问题”、“择校问题”就都好解决了。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我的看法是,如果学生没有读书(精读深思)的习惯,你即使请来华罗庚教数学,请来牛顿教物理,请来曹雪芹教语文,也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
在我的论文集《为不教而教》中,有一篇“论折磨主义”。什么是“折磨”主义?意思很简单,主要是:教师必须用高观点引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刻苦读书,深入思考,认真总结。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自我“折磨”。中国要想强大, 就得把教育搞上去, 改革开放以来,与工农业等其他领域相比, 教育事业是最不理想的了, 为什么?我认为是教育领导专家没有抓住要害。
什么是要害呢?我认为是要抓住对学生的折磨。长时期以来,我们只抓对教师的折磨,备课是折磨,讲课是折磨,批改作业也是折磨,结果怎样呢?教育不是还没有搞上去吗?如果只抓对教师的折磨,就是把教师折磨死,也不管用。唯一的好办法是折磨学生,或者教师折磨学生,或者学生自我折磨。教育很快就能搞上去。
华罗庚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人家华罗庚就是靠自学,就是说靠自己对自己的折磨成了大数学家。华罗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以华罗庚为榜样是多么唯物主义呀,可是,我们的领导,我们的专家,偏偏不信这个,而相信那些乌七八糟的教育学理论,把教育搞得乌七八糟。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哀哉呀哀哉!
课标的倡导者,大纲的维护者,他们尽管针锋相对,但是,他们共同的一点是都没有把“折磨”学生放在第一位。而当前学生的普遍状况是懒,懒于读书,懒于思考,更懒于总结,都远离“折磨”。在这种情况下,你无论怎样进行改革,你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课标的倡导者,大纲的维护者,他们尽管针锋相对,但是,他们共同的一点是都没有把“折磨”学生放在第一位。而当前学生的普遍状况是懒,懒于读书,懒于思考,更懒于总结,都远离“折磨”。在这种情况下,你无论怎样进行改革,你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