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职场>> 名企名家>> 正文
  • 叩问教育幸福——见过不幸福的教育,我更加憧憬教育的幸福

  • 时间:2015-06-11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在保定师范工作9年以后,我又一次面临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

    那时候,父母渐渐年事已高,他们希望我能回到北京,可以离他们更近一些,生活上方便照应。尽管在保定师范,我工作得一直很顺利。但我想,一味地强调个人的幸福感受,置家庭的责任于不顾,某种程度上也是自私的表现,我必须在尽职与尽孝之间做出适当的取舍,尽量做到两者兼顾。

    我决定回北京工作,跟学校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虽然对我的离开感到惋惜,但也非常支持和理解。

    1994年,我参加并通过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人才交流大会。当时,有多家单位看过了我的简历,有的还听了我的试讲,都向我抛出了橄榄枝,表达了希望留我任教的意愿。但因为中间诸多因缘,我最终选择了地处朝阳区的雅宝路中学。

    雅宝路中学,原来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后来发展成为一所职普兼容的中职学校,再后来改名为朝阳区艺术职业学校,其中还设有幼师专业。因为此前在保定师范的工作经历,我觉得到这里任教可能更适合我。

    但一来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不现实了。同样是中职中专,但这里的学校氛围,与保定师范迥然不同。

    首先,这里的学生让我很难适应。学生行为习惯极差,很多学生抽烟、喝酒,打架斗殴都是常事,一开口全是脏话。面对这样的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无论多么精心设计的教案,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听讲,课堂上乱成一团。任凭你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过去上课时,我时常能从学生的眼神里,得到心灵的呼应。我讲得精彩,他们眼神热烈,情绪高涨。可现在,无论你讲什么,学生都是一副漠然的神情。这让我一边讲,一边从心里生出许多悲哀。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有其客观社会背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往的“中专中师”热已经退却,更多人把上大学当作主要目标,高考逐年升温。相应地,全国的中等职业院校遭到冷遇,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也急剧下降。尤其在北京,读中职的孩子都是学习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初中毕业生,也因此给中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面对这样的生源状况,中职院校也无奈地调整了教学目标,并重新编选了教材篇目。从学校生存需要出发,怎样让这些学生顺利拿到毕业文凭,安然无事地送出学校大门,就成为一个最现实的选择。

    那时候,学生只有通过北京市的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检测,才可以拿到毕业文凭。为此,老师们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就是在课堂上通过反复强化,大量练习,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全市水平检测,就算教学达标,万事大吉。

    教育的目标,如果退化到仅为了一次考试、一纸文凭,还有何教育可为?有何理想可言?

    在这样的教育状况下,教师们的教学也毫无激情,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混日子。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习其实也是一种煎熬。

    那是我教育生涯中最为苍白的一段日子,几乎每一天都是一种痛苦的挣扎。每次当我批改学生作业时,看着他们像爬虫一样拙劣的字体,读着那些错字连篇、文句不通的习作,忍不住强烈想念我在师范的那些学生。那时,我的身边有一大批热爱文学的青年,有的已经开始创作诗歌、小说,个个文采斐然。

    两相比较,我真切地感受到过去是何等幸福,那是一种孟子所言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幸福!现在又是多么不幸福,更多地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终于有一次,我把满腔愤懑诉诸笔端,从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角度,谈了我对当时中职教育现状的不满;从为考而教的弊端谈到对教材编写的建议。自己最初对中职教育充满了理想,但眼前看到的,很多老师都是纯粹在为考试而教,教育渐渐失去了理想。这样的教育已经异化了,不是在育人,而是毁人!

    我把这篇文章投到《北京教育》编辑部,一位叫朱桂英的编辑看完文章后,先是谨慎地给朝阳区教委打电话了解我的情况,当得到职成科长一通褒奖的肯定答复后,我的文章《由水平测试和新编教材引发的思考》就在《北京教育》上发表了。

    文章一发表,在北京职业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动。一位市教委职教处的领导读后,起初并不认同我的看法,甚至还在一次全市的教师培训会上点了编辑的名,并提出要当面“请教”一下作者。但后来,在有机会听我当面陈述后,他才接受了我的观点,赞许地说了句“后生可畏”。

    可是,我可以写文章抨击现状,有很多客观状况却是我无力改变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曾经向往的教育幸福和教育理想,再也找不到了。

    在雅宝路中学任教期间,我虽然也有机会到其他学校任教,其中包括北京市第一师范和朝阳区的陈经伦中学,都是校长连续两年亲自电话相邀。但因为进校时跟校长签过协议,至少要为学校服务满6年。所以虽然我内心感觉痛苦,仍坚持在那里工作了六年。当然,这6年也并不是毫无收获。最重要的一点收获就是,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面,切身体会到了不幸福的教育是什么样子,也在反思和对比中,让我更为迫切地去追求幸福的教育。尤其是,今天从事小学教育的我,更为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责任,要从小为学生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