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剧情进展到佟大为和赵薇扮演的夫妻感情面临严峻考验,正处于离婚的边缘,而他们的女儿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刚刚上小学的她患上了抑郁症。
在现实中,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从我今天上午的就诊情况看,15个病人里面,有3个孩子就因为家庭缘故患上了抑郁症。”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病区主任谭忠林博士说,在这几年的病例中,父母离婚、关系不和等原因造成孩子出现抑郁症状的情况越来越多。
重点高中一男生
厌学2个月不上课
在谭忠林的病人中,17岁的小贾(化名)已接受了第二次治疗。
小贾是杭州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成绩很好,学习、生活上从来没让爸妈操过心。
进入重点高中后,身边高手增多,第一个学期期末考,小贾考了年级100多名,这让追求完美的他很不满意,每天加班加点学到凌晨两点才睡觉,准备在第二个学期扳回一局。
而这个时候,他的爸妈离婚了,他选择跟妈妈过,做生意的爸爸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这笔钱多到他即使未来不工作,或许也能过上舒服的日子。
但小贾的变化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开始他对妈妈说,要请假在家,因为自己在学校没法静下心来学习。然而在家一个星期后,小贾心情更差。“叫他吃饭,也不答理,有时一整天不吃不喝。”小贾的妈妈说。
离异后,小贾的妈妈更关注儿子,但小贾并不领情。
“他说喜欢游泳,我给他办了健身卡,他去了两次就不去了;他说想报学习班,我也花了钱,他又不去了。”被妈妈数落了几句后,小贾干脆一个星期不和妈妈说话。
小贾的爸爸每周都会来看望他们母子,从国外带回最流行的CD、游戏光盘、玩具,但小贾的态度非常冷淡。“你都不跟我们住在一起了,还管我干什么。”这是他和父亲交流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每天,小贾在家上网、看剧打发时间,睡眠时间从早上五六点开始,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仅仅一年的时间,他从一个同学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变成了厌学、喜欢宅在家里、寡言的孩子,这让父母十分焦心,不得不带着他去看医生。
离异并非是主因
不良家庭沟通方式是顽疾
那么小贾是因为父母离异而生病的吗?谭忠林博士分析后说,小贾患上抑郁症,根源不在成绩落后,也不是父母异离这件事,而是长年积累的家庭不良的交流方式。
比如他父亲是做生意的,很少陪伴儿子和儿子交流,以为花钱了就尽到义务,能让儿子开心了;妈妈脾气急,儿子不听话时曾摔儿子电脑,儿子就和她对摔;夫妻都隐瞒孩子,离婚后才告诉儿子真相……医生说,即使没有离异这回事,小贾出现心理问题也是迟早的事。他认为在与孩子的关系这件事情上,父母即使不能把孩子当朋友,也要像对一个独立的陌生人那样去尊重。
“像小贾这样的孩子,属于抑郁症病人中特别难治的一类。”谭忠林说,想让小贾康复,仅仅是吃药以及针对治疗还不够,他的父母要一起来治疗,让他们也做出改变才有利于儿子的康复。
根据国外研究调查,90%的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交流方式的问题。所以防范青少年出现抑郁症,要从改变家庭交流模式开始。
“家庭间的沟通方式有5种,只有最后一种是我们提倡的。”谭忠林说,这5种分别是——
讨好型:沟通的一方讨好另一方,这样的角色父母轮流换;
责备型:同上,父母角色也会互换;
电脑型:一方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另一方只会有“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反馈,没有情感交流;
打岔型:一方在说一件重要事情或要求谈心时,另一方总把话题岔开;
一致型:能坦诚说出双方一致或者不一致的想法,说话的内容,和表情,和当时的姿势、状态,能联系起来的,不会欺骗,不会顾左右而言他。
谭忠林问诊时,对小贾爸妈也开出了“药方”,他告诉他们,在和小贾的交流时,要做到平等,更重要的是,得认识到孩子从出生时就是另外一个“他人”,“孩子不是一出生就是用来听话的,不是用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理想的。”
夫妻间有了矛盾,需要告诉孩子吗?
谭忠林:应该说,而且要及时说,要一起去说,这样才可能减少对孩子的影响。不少父母下意识觉得大人间的问题说出来会伤害孩子,以至于选择干脆不说,但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开一个家庭会议,把家里的情况如实告诉孩子,不要假装他不知道。
为何瞒不住?谭忠林说,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们能从父母的语言、行为等等蛛丝马迹里发现问题,很容易拆穿谎言。
如果觉得没法在家庭会议中和孩子坦诚交谈,觉得这样的情绪难以处理,父母就得咨询专业人员,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再来面对孩子。
怎么哄孩子高兴才有用?
谭忠林:不要用一厢情愿的方式哄孩子,比如带孩子购物、看大片、旅游等等,这些父母们认为孩子会开心的事情,未必是孩子本人认同的行为。
最好的办法还是和孩子多沟通,在哄他们之前,说出理由,征得孩子们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