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欣,美国中部一个小镇,只有8000居民,财大气粗的彭博公司居然租用了一颗卫星监视它,库欣有何秘密?
很简单,库欣是美国原油期货最主要的交割地,其原油库存占全美原油库存的5%-10%。彭博的卫星一周拍摄库欣两次,目的是通过照片细节比对来判断原油储存量的变化。库欣的原油库存量的涨跌幅,会对美国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下称“纽油”)产生非常明显的作用。
3月12日凌晨,库欣的影响力再次在市场中凸显。截至收盘,纽油报价48.17美元/桶,下跌0.12美元/桶,跌幅0.25%。盘中甚至跌破48美元/桶的短线支撑关口,至47.33美元/桶。
下跌的原因就是美国石油协会(API)发布的数据显示,API原油库存虽减少了40.4万桶,但同期库欣原油库存增幅却扩大至220万桶,较之前的一轮统计增加了120万桶。美国能源部旗下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统计亦显示,库欣的原油库存增加230万桶,至5150万桶,“距EIA自2004年开始追踪库欣库存数据以来的高点5190万桶相差已不远”。
与此同时,市场另一大基准油价——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称“布油”)却反向走强,结束了连续5个交易日的下跌态势。截至3月12日凌晨收盘,布油上涨1.15美元/桶,涨幅2.04%,报收于57.54美元/桶。
一正一反不同的走势,让布油对纽油的价差达到了9美元/桶以上。但比较年初至今纽油和布油的走势,今年1月中旬,前者在价格上曾一度超越后者,但随着今年2月的一波回暖,两者的价差再次扩大,上个月月底,一度达到接近13美元/桶。这让市场惊呼“价差又创了新高”。
全球的这两种基准油价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市场中两种基准油价的价差?这种价差的背后又会对市场、沙特与美国间的“价格战”造成什么影响?
十年价差原因
以原油的品质来计算,市场价格本应是纽油最高,但十多年的真实交易走出的是一条完全相反的路
3月12日凌晨,截至收盘,纽油报价48.17美元/桶,布油报收于57.54美元/桶。这让两种原油期货的价差达到了9.37美元/桶。再往前面推两个星期,分析两种原油的走势图,今年2月底和3月初,双方的价差一度维持在12美元/桶以上,这创下了12个月以来的新高。
但这仅是12个月以来的新高。就历史指标看,两种原油的价差曾一度接近30美元/桶,那是在2011年年中。当时的背景是美国不断采取量化宽松(QE)的政策,同时,基于本国经济复苏的考虑,又不愿让油价走得太高,再加上地缘政治等其他因素,因此,造成了布油正向高于纽油30美元/桶。
从理论上看,以原油的品质来计算,市场价格本应是纽油最高,布油次之,其他油种再次之。
按全球范围看,传统上主要有三大原油市场:北美、欧洲和亚洲。北美的参考指标是纽油,欧洲自然是布油,亚洲之前主要参考的是中东迪拜原油价格。其中,纽油和布油属于轻质原油,迪拜属于重质原油。再换种说法,按国际上参考的测定原油轻质度的指标API度看,纽约原油为38.7度,布伦特原油38.1度,迪拜为30.4度。也就是说,3种原油的品质优劣度肯定是纽油最高。
事实上,将1986年上市的纽油和1988年上线交易的布油进行全时间轴上的比较,投资者会轻易发现,纽油实际上长期在价格上高于布油,但价格基本维持在正负5美元/桶间。
有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间,纽油相对布油的价差基本呈现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年-2005年,这期间价差基本呈溢价(即纽油相对布油)状态,一般溢价1美元/桶-3美元/桶,平均价差为2.13美元/桶,2002年以前的价差也符合这一阶段的特征。
第二阶段为2006年-2010年,价差溢价不再是常态,出现了价格倒挂,且布油价格倒挂幅度加大,持续时间加长。这期间,双方平均价差倒挂了0.06美元/桶,且价差波动幅度加大,如2008年9月22日二者价差溢价14.88美元/桶,而2009年2月12日二者价差大幅倒挂10.67美元/桶。
第三阶段是2011年以来,倒挂状态已成常态,且倒挂幅度屡创新高。以2011年为例,双方平均价差倒挂了15.83美元/桶,远超过去10年平均价差-0.81美元/桶的水平。
为何品质更好,反而价格更低?“这是全方位因素造成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简单来说,一方面,纽油更多地是反映北美的能源市场状况,且期货交易更活跃,金融机构也很活跃,尤其是纽油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如QE、释放战略油储等。另一方面,布油受真实市场交易的影响更大。同时,中东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更多地体现到布油上,且布油计价中存在海运费这块,美国更多的是管道运输价格。
短期为何拉大
2015年纽油和布油的价差更为剧烈,甚至一度形成拉锯战,并走出了一个10年的两种油价的“历史图形”
今年1月中旬,纽油一度在价格上力压布油,这是2013年7月以来市场首次出现这种情况,且属于2008年以来都是极少出现的情形。但市场很快逆转,2月原油价格的一波回暖“修正”后,布油在价格上反超纽油,并在今年2月底、3月初一度将价差拉大到12美元/桶以上,这是过去12个月的首次。
“这跟市场的情绪有很大关系。”安迅思研究与策略中心总监李莉3月11日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之前纽油回暖,并力压布油,主要因素是市场认为美国的页岩气生产商在低油价下减少了钻井开发,进而认为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有所缓解。不过,交易者们随后发现,虽然之前每个月钻井数量都在下降,且现在还在呈现下降态势,但这些减少的钻头恰恰被用到了其他效率更高、品质更好的油气田的开发中,继而,市场的乐观情绪不再,价格最近也出现了连续下跌。
一个例证是美国的原油库存。3月11日,EIA公布的最新美国原油库存数据显示,较之前一周,增加了450万桶,达到约4.9亿桶,为连续第九周刷新库存纪录。市场人士认为,北美地区供应过剩的局面“依旧没有任何改观”。
《华尔街日报》近日也分析称,问题的关键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市,“最近几个月来,美国的原油库存都在迅速增长”,EIA早前称,“美国整体的原油库存量也达到过去8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
“库存量激增限制了纽油的上涨步伐。”《华尔街日报》称。
荷兰安智银行资深大宗商品策略师卡恩认为,其他拖累纽油的因素包括最近炼油厂发生的罢工及美国正逢一年一度的炼厂设备维修季节,“这些都削弱了原油的需求”。
“另一端,就布油看,利好因素相对多一些。至少,供需情况比纽油更好。”李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比如,欧洲石油商在削减产量的同时,一些炼化厂又能同时消耗一些原油。”同样的一个例证是:据产业研究机构Euroilstock的最新消息,“欧洲炼厂1月产出同比提高6.8%,因炼油利润提高”。
“这一来一去的变化,造成了纽油和布油间价差的重新扩大。”李莉称。
总结来看,石油经纪巨头PVM的分析师瓦尔加认为,出现价差的原因并非是布油表现强劲,恰恰是纽油价格疲软。
崔新生认为,原油价格波动的背后往往掩藏着一些政治因素。“要知道,市场的投资者本就更喜欢炒作纽约原油期货,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美国有能力操作自己的油价。”崔新生说,就拿现在来说,经济还在恢复中的美国,仍需要低油价,参加2016年大选的政客们亦要利用低油价来获取选民的心。
未来价差缩小
既然存在价差,就肯定会有套利,但矛盾的是,套利越频繁,价差就越接近于零
咨询服务机构Genscape上周一发布报告称,截至3月6日的一周时间内,美国库欣原油库存增加170万桶,这意味着该地区库存增长速度已放缓。该机构透露,美国库欣地区仅增长15.8万桶,增幅低于原预期,缓解了市场对库欣地区原油库存满罐的担心,“交易商因而买进纽油,抛售布原,让两者差价缩窄”。
据截至发稿前的最新数据,纽油3月13日凌晨下跌1.12美元/桶,收于47.05美元/桶,跌幅为2.33%。布油价格下跌0.46美元/桶,收于57.08美元/桶,跌幅为0.8%。这样,双方的差价为10.03美元/桶,略低于2月底接近12美元/桶的价差。
那么,就未来看,双方的价差会拉大还是缩小。
“短期看,可能会维持目前的价差水平。”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一方面,经过前期的“修正”,市场会发现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供大于求的局面还一直存在,这对于二者来说,都不是利好。另一方面,价差的存在会让两种油价间存在“套利”的情况,但就目前情况看,投资者通过价差来“套利”,会存在比之前更大的风险。
德国商业银行3月11日分析称 ,随着投机者解除看涨布伦特原油的仓位,全球成交最大的两个原油合约之间的差价将会缩小。
“交易员可能将会清算布油的多头仓位,因为,该基准油价重新跌破60美元/桶。”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Carsten Fritsch称,“在一切皆相同的情况下,只要有投资者减持布伦特原油净多头仓位,都可能导致价差缩小。但这完全取决于美国原油库存的进展。如果美国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加存货,那么将会重新给WTI带来下行压力,导致价差再次扩大。”
“其实,应该注意一下中国因素。对布油的贡献中,中国有自己的影响力。”李莉提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将GDP增速定为7%,低于去年,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尤其是投资布油的人来说,可不是太好的消息。但现在纽油同样不存在利好消息,因此,要判断两种油价未来的价差,还很困难。”
此前,一些市场机构的分析师早就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在中国成品油调价参考的油种中,很可能包括布油、布油现货价格,而没有将纽油统计在内。
能源专家林伯强3月11日晚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两种油价间的差价“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因为短期看,“市场不存在绝对意义上偏向于哪一边的利好。当然,一旦出现地缘政治局势的危机,布油与纽油的差价可能就会迅速拉大了”。
但瑞士宝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吕克尔表示,短期看,美国原油库存的迅速增加将使布油与纽油间的价差保持在异常高的水平。
“价格战”谁赢了
在全球原油进入下跌通道后,纽油和布油之间的价差,其背后则两大石油集团的深谋远虑
分析认为,目前布油比纽油高出9美元/桶的价差现状,“似乎有利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的战略”。
去年OPEC决定保持产量稳定,以捍卫该组织的市场份额不受美国迅速发展的页岩油行业影响。OPEC多数成员国的油价基于布伦特制定,美国页岩油行业的定价则参考纽油。
盛宝银行大宗商品战略主管汉森称,按布油价格计算,OPEC成员国的收入实现了增长,以纽油的低价来衡量,美国页岩油生产商还在盈亏平衡分界点附近挣扎。
“眼下的油价肯定是让OPEC多数产油国的日子很不好过,但他们可以聊以安慰,如果布油与纽油的价差没有开始扩大,情况会糟得多。”汉森说。
“如果市场真的存在美国与沙特打‘价格战’的‘阴谋论’,我认为,说美国输掉还太早。”李莉坚持认为,就现在的情况看,美国的原油产量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虽然外在看来,钻井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李莉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了一些调研数据。“之前,一些美国的民营生产商早就通过期货市场进行了套期保值的操作,据我的测算,45美元/桶的纽油之上,部分页岩气生产商都能盈利,保持生产,而不至于破产。”她说,“如国际油价能继续回暖,那么,钻井数量也会慢慢恢复”。
林伯强认为,“价格战”说沙特赢了还为时过早。“本质上说,沙特才是低油价最大的受害者。去年很长时间,沙特肯定都在‘滴血’。”他说,“美国页岩气生产商却不同,作为民营企业,他们会更灵活,根本不会一味做对自己不利的事。如果真的大幅亏损,他们还不彻底停止生产吗?”
普氏能源资讯中国区编辑部总监Sebastian Lewis此前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低油价的输家几乎肯定“将是石油出口国”,尤其是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来平衡预算的国家,“这其中,当然包括中东、尼日利亚等产油国”。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外界的“阴谋论”,留人新内阁的沙特石油大臣阿里·纳伊米近日否认该国正跟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打“价格战”。
“有些人说OPEC是在打一场页岩油之战,另有些人则称OPEC已死,各种传闻都有,但它们都是错的。”纳伊米称,他个人欢迎页岩油的兴盛,“因为,这会弥补其他国家产量减少的影响”。
他还说,大部分来自美国的新原油供给的增长,“是在全球油市受到欢迎的发展”。他还对《华尔街日报》说,借由牺牲市场占有率来补贴成本较高的产油商,“并不是沙特或任一个OPEC成员国应做的事”。
要有“中国声音”
作为大型石油生产国和全球石油最大消费国,中国亟需参加到全球原油定价权的争夺中,甚至建立自己的基准油价
多年来,两种油价存在的价差让市场担心引发基准油价之争。
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而纽油又是最活跃的原油交易品种,很长一段时期,其都是作为国际油价的基准,准确反映了全球石油市场的供需变化。但由于价差的扭转,纽油作为全球原油价格基准的地位受到动摇,“目前纽油反映的只是美国原油市场的供需情况,布油对基本面变化的敏感度更高,更能代表全球油价的趋势”。
布油作为原油现货交易参照标尺的主导地位在进一步巩固。依据定价机构普氏能源的说法,目前约70%的原油现货交易的定价参照的是布油标尺,“一部分亚洲原油出产国,将标尺从塔皮斯和米纳斯,转到了布伦特油价”。
塔皮斯是马来西亚油价,一般为使用低含硫油的国家所使用,价格计算来自马来西亚的Tapis油田。米纳斯属于印尼原油,亚洲国家中使用中质低硫原油的国家曾多数以印尼的米纳斯原油为基准价。
“从市场竞争看,原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紧密结合,纽约和伦敦市场竞争激烈,都试图在世界占据支配地位,但在以往竞争中纽约市场在世界市场竞争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2006年以来,伦敦ICE原油交易额开始超过纽约商品交易所,其世界石油市场的地位发生逆转,纽油作为世界原油价格形成者的地位被动摇和打破。”能源专家董秀成也曾撰文称,“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对期货交易监管力度加大,抑制一部分投机,使得ICE(伦敦洲际交易所)作为金融家投机场所的地位加强,更促使两地市场地位的逆转和角色变化。”
但不管市场怎么变化,本就是大型石油生产国和全球石油最大消费国之一的中国,都亟需参加到全球原油定价权的争夺中,甚至建立自己的基准油价。
好消息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称,今年将抓住建立亚太时区石油定价中心的战略机遇,尽快上市原油期货,并在此基础上,将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复制到其他品种中。
“2014年底,原油期货交易正式获批,这意味着原油期货的上市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争取早日上市。”杨迈军说,目前上期所的商品期货交易都是用人民币计价的,希望原油期货也是用人民币计价,同时允许美元和其他外币冲抵保证金,方便国际投资者参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