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
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白山支脉老爷岭南部,隶属绥阳林业局。在这个保护区内有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3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等。而老梁的家则位于老爷岭自然保护区暖泉河林场。
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被大雪覆盖的山林还在“沉睡”,老梁已经起床,熬了点粥,蒸了几个馒头。
“我媳妇在绥阳镇里上班,所以得自己准备饭。别看我是一大老爷们,我可什么都会做。”老梁一脸得意地告诉记者。
草草吃上两口饭,穿上棉衣、戴上棉帽,还用绷带将双脚的脚踝处裹上,然后用儿子初中用过的书包装上记录本、GPS、相机等设备,用保温杯带上一杯热水,再用小棉被裹上几个馒头,老梁就准备出门了。
老梁扬了扬手中的保温杯,“这个保温杯是《中国日报》的一个记者送给我的。两年前他曾跟着我生活了两天,那时我还得用被子将水杯和馒头一起裹上,不然到外面就成冰块了,馒头也邦邦硬。他觉得我过得太苦了,回去之后,就寄了个保温杯给我。”老梁笑着说。
“其实,我并不觉得苦,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父母都是这林场的工人。对这林子太熟悉了,很习惯这样的生活。”老梁说。
早上8点
“看,鹿印,狍子印,这是来了三个狍子,狍子到这里吃倭瓜等食物,吃完又走了,我得定个点。”说完,老梁拿出背包中的记录本,认真地记录上动物的痕迹和地点,然后用GPS定了个点。
记录动物痕迹是巡护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每天老梁都要做上百个这样的记录。“你们看,左边的动物是一跳一跳走的,右边的是慢慢走的。”
老梁精通的还不止这些。“比如想了解一个山头的狍子过得好不好,看一下它的粪便就能知道。以往的经验证明,一只健壮的野生狍子,粪球应该是色泽黑亮、大小均匀,掰开后粪渣细腻柔软无消化不良的草梗等。”
眼前的老梁认真且专业,可在多年前,老梁要是看见这些痕迹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欣喜”。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最早是个猎人,在绥阳一带打猎很出名的,其实也就是盗猎者。哪些动物在哪些地带出没,都很清楚,我的枪法也好。那时候打猎就是为了吃上肉。”说起曾经的“名气”,老梁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后来,老梁成了暖泉河林场一名正式的林业工人。这种转变让他觉得很好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经常偷着乐,怎么会一下子从盗猎者变为守林员了呢,令人难以想象。”尽管当上了林业工人,但在老梁心里并不觉得偷猎是件多么大的事。
“当时就觉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林子打个狍子、野兔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但1997年的一次事件让老梁的思想发生了一点转变。
那年,在一头被打死的黑熊旁边,老梁看到了两头嗷嗷待哺的小熊崽。“我当时突然觉得小熊崽非常可怜,动物不是和人一样的吗?我们为什么要捕杀它们呢?”
此后不久,不时有一些环保组织对林场工人进行义务培训,2004年,老梁也正式成为一名巡护员。
“那时候才知道,保护东北虎就是要保证它的食物链,所以林区里的兔子、鹿都不能伤害,以前是没有这样的觉悟的!”
WWF的工作人员李琦告诉记者,猎物的密度决定了老虎、豹等动物的定居成败。自2008年12月起,WWF每年都组织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有蹄类调查活动,一方面通过大样方调查掌握有蹄类密度动态及分布,同时也帮助巡护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以前下雪,我想的都是去哪里打猎。现在我想的是,天冷了,这些动物能不能找到食物?”老梁说。
上午10点
此时老梁已在满是雪地的山上行走了5公里左右,59岁的老梁依然精神抖擞,而同行的记者和志愿者们早已累得东倒西歪。“我现在年龄大了,年轻打猎的那时候,一晚上能走百十里路都不费劲。”老梁说。
“这有个旧套子。”老梁蹲了下来,开始熟练地解开这个套子。
兽套,偷猎者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他们在猎物经常出没的草丛间、树林里埋下兽套,猎物一踩上它,腿就会被牢牢地夹住,挣脱不得。而清理动物陷阱和兽套也是巡护工作的重点,一根普通直径0.3厘米的油丝绳就能套死一只大野猪,更危险的是东北虎、远东豹等大型食肉动物通常跟在猪群的后面扑食老弱病残的野猪,一旦误入其中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说起兽套,老梁还给记者讲了一件往事。
“有一次我在巡护的过程中,看见一个刚刚产完幼崽的大狍子不小心踩到套子里死掉了,一只刚出生一两天的幼崽蜷缩在母狍子的后腿内侧,水汪汪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全是悲伤和惊恐。”
看着死狍子身上锈迹斑斑的钢丝绳,老梁恨得直骂娘,解掉死狍子身上的套子用树枝盖好尸体,把幼崽装进布兜走了近6公里山路交给一户在山边种地的农民,临走时嘱咐农民朋友一定帮忙照顾好狍子崽,又硬塞给了50块钱才放心地走了。
“像我们之前打猎的都知道动物行动的路线。鹿喜欢走什么路,孢子喜欢待在什么地方,所以也会知道偷猎者会在什么地方下兽套,我找兽套一找一个准。”老梁告诉记者。
据绥阳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林业局投入700余万元在林区的24个主要路口检查站设立了监控设备,对来往车辆、入山人员进行检查登记,在主要路口的检查站立杆、设卡。从2010年到2014年,在该保护区内共清理猎套200余个,清除入山闲杂人员百余人次。
“其实,现在附近的居民观念也都在发生变化,以前是为了吃肉,所以打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也都逐渐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不再狩猎了。现在基本已经没有发现新的兽套了,这些套子都是以前留下的。”老梁说。
中午1点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老梁蹲在树下,拿出随身带的馒头啃了几口,喝了点略有余温的水。“我有时候就吃点花生米,吃两口雪,野外随便吃点,晚上回家再好好喝两口。”老梁一脸笑容。
说话间,一群野猪从左前方闪过,老梁赶紧拿出本记录并用GPS定位。提起野猪,老梁是又爱又怕。
“我有一次在巡护的过程中,一不留神,一个野猪直奔着我就冲了过来,我赶紧抱着前方的树枝,野猪从我的胯下窜过去,谁知抱着的树枝又断了,我就倒骑在野猪身上,之后被重重地甩在了地上,一个树枝扎进了我的小腿里。”
因为又惊又怕,老梁一路小跑回了家,完全没有注意到已经受伤的腿。到家之后,才发现腿上已满是血迹。
老梁说他更惊险的一次是和熊面对面。
“我们就围着树捉迷藏,它转过来,我就赶紧转过去,然后找个机会,我就溜走了。”
“怕吗?”“也怕,但可能我长期和动物打交道,心理素质要比一般人好得多。”老梁如实回答。
在2015年有蹄类调查的启动仪式上,WWF还专门放了有关老梁这段经历的视频,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梁只是略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脱下“光头强”样的帽子,对着与会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WWF的工作人员说,“大家看老梁总是笑,其实只有他自己明白这背后有多难。”
下午6点
在走了将近20公里的路程之后,老梁结束了一天的巡护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晚饭我一般会大吃一顿,炖点蘑菇,再喝点酒。”老梁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来临了。
“大家可能都觉得我苦,可是我不觉得。在山沟里住着好,我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我只有这一个兴趣,在大自然里生活,吸收大自然的灵气,多好啊!”
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2013年老梁被评为优秀巡护员,被绥阳林业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如今,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章还戴在老梁胸前,闪闪发光。
老梁不仅仅享誉国内,国际友人也遍布世界各地。
“梁奉恩同志,感谢您在保护野生虎中的出色工作。全世界都有人在关注和支持你的工作。艾玛迪克斯来自爱尔兰”。每年,类似这样的明信片,老梁总能收到一堆。这让他觉得特别暖心。
“十年前我所在的林场由于盗猎严重,野生动物种群大量减少,上山生产作业时很难看到它们的踪迹,野生东北虎由于食物链断裂,要么忍饥挨饿,要么远走他乡,数量十分稀少,而如今,保护区内已是绿树苒苒、蜂飞蝶舞,狍子、野猪、梅花鹿等大型有蹄类动物依山而居,逍遥快活,这种实实在在的巨大反差令我对自己的工作无比自豪。”
绥阳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自2004年以来,绥阳林业局就先后监测到野生东北虎活动50余次。而几年来,老爷岭东北虎自然保护区的巡护人员巡护近7000公里,雨雪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