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后发布声明,认为美国经济稳健扩张,就业持续改善,现阶段继续执行0—0.25%的超低利率政策,这是国际国内经济综合影响的结果。但美联储仍然暗示可能在2015年年中加息,以使美国通胀水平向2%的调控目标靠近。
美联储在发布这一声明之前,曾于去年12月做出政策调整。当时美联储主席耶伦就清楚地表示,对加息“保持耐心”,而“保持耐心”意味着不会在3月和4月的货币政策例会上加息,但对6月份加息持开放态度。
美联储决定继续执行超低利率政策,与美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相关,也与市场预期基本吻合。2014年10月,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后,美元对主要货币升值17.7%。近期欧盟宣布推出总额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美元升值压力加大,市场对美元走强的预期进一步增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维持超低利率水平是国际国内经济双向影响叠加的结果,此次美联储做出暂时维持超低利率的决定,国际因素的考量还要更重些。
从国际看,欧元区开始大规模量化宽松,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明显。在美元走强、其他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普遍贬值的背景下,美联储不可能在现阶段逆向加息。从美国国内看,2014年第四季度经济数据尚未出炉,但肯定不会像第三季度那样乐观,如果不维持超低利率,美国经济增长和出口可能受到进一步影响。
事实上,强势美元对美国跨国企业的成本压力开始显现。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美元升值造成美国大企业成本上升,微软、杜邦、宝洁等跨国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下滑明显。随着美国医疗保险改革持续推进,用工成本上升,而美元走强则意味着用工成本进一步上升。用美元计算的海外销售收入降低,进一步削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更难吸引美国企业回流。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初就表示,要把美国经济拉向“正常轨道”,最终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保持一定水平的通胀和利率就是经济“正常”的重要表现。美国2014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5%,创下11年以来的新高,但利率水平并没有达到美联储的预期目标。2014年年均通货膨胀率只有0.8%,2014年8月以来的通货膨胀率都低于美联储调控目标2%。美联储认为,2%的通货膨胀率有利于稳定商品价格、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而过低的通货膨胀率有可能使美国经济陷入通缩的危险。受油价下跌等因素影响,美国物价消费指数和个人收入水平增长都处于低位。
美联储官员曾表示,即便通胀率处于较低水平,仍然有可能上调利率,相信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将最终导致物价上涨。美联储认为首次“升息”后,通胀率将在“中期内”逐渐升向目标水平。
有分析认为,美联储此次表态反映了其货币政策面临的尴尬处境。一方面,美联储希望利率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美元走强的大背景下,提高利率将加快美元升值步伐,增加美国企业出口成本,不利于美国推进“再工业化”和“出口倍增计划”。美国经济离回到正常轨道可能还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