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检察体制改革试点的首要任务,广东检察机关将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与内设机构整合相结合,与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全面对接,以此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办案机制和组织,实现检察权的优化配置。”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红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整合内设机构优化职能
近日,顺德区检察院公诉局主任检察官周丽带着她的办案组,再次来到顺德区看守所,提审一宗发生在该所的故意伤害案的几名犯罪嫌疑人。
作为该院首批选任的43名主任检察官之一,周丽坦言:“现在办案都要自己负全责,感觉压力变大了,但自己发挥的空间也更大了。去除一些行政化程序后,办案效率明显提高。”
顺德区检察院检察长杨炯告诉记者,为实现让检察权回归司法属性这一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核心和重要目标,该院将原有的14个内设机构整合为公诉局、诉讼监督局、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局、检察长办公室,并对3局的具体职能进行了优化调整。
“机构整合后,我们着重探索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终身负责、管理有序的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杨炯说,主任检察官制度以检察官办案组作为基本办案组织,办案组织采取“1+n”模式,即一名主任检察官+n名检察辅助人员。当业务部门遇到专案、大要案时,则实行集群式办案模式,由副局长指挥,协调多个团队联合办案。
记者了解到,开展试点以来,2014年1月至11月25日,该院共受理移送审查批捕案件3118件4806人,移送审查起诉案件3202件4751人。在不捕率与上年持平的情况下,捕后存疑不起诉率从2.91%下降至零,查办职务犯罪人数同比上一年上升131%。
分类管理增加办案力量
深圳市是广东4个试点地区之一,除实行与顺德区检察院相似的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外,还进行了单独的检察官职务序列管理改革。
在前期福田区检察院试点的基础上,深圳市委于2014年7月成立检察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并于同年12月出台多个改革方案。
根据改革方案,凡进入检察官序列的,将免去行政职务,以检察官等级为基础,实行单独的检察官职务序列管理,在拓宽上升通道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保障。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管理,司法警察按照深圳市警察职务序列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此外,全市检察官将实行员额控制,市检察院检察官人数不超过政法专项编制的60%,区检察院不超过65%。进入检察官序列的“门槛”相应升高,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经过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从事法律工作5年至7年,经检察官任免委员会选拔,才有望成为检察官。
“以前晋升空间很小,夸张点说就是,你一进来就可以预见退休时的职位和待遇。”顺德区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局主任检察官李国正说。
记者了解到,改革后,顺德区检察院将人员分为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3类。一线办案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从事办案人员的比例从78%提升至85%,之前因行政职务提升而离开办案岗位的业务能手重回一线办案。检察人员的待遇得到提升,选任的43位主任检察官享受上一级政治经济待遇;其他层级检察人员由于职数比例的提高,增加了晋升机会。
5年过渡做好人员测算
为严格和规范检察官选任工作,广东省检察院有关部门目前正牵头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筹备建立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统一进行检察官选任。
“在检察官选任中,我们将严格标准、择优录取,防止论资排辈、迁就照顾,保证让所有符合条件的检察人员平等参与竞争。”郑红透露,目前,广东省检察院正在建立主任检察官权力清单制度,明确主任检察官与办案部门负责人、检察长(包括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责任,特别是合理设定主任检察官的权力,既要实现让办案者决定、让决定者负责的要求,也要加强对主任检察官的监督制约。
此外,广东将根据各地检察院的办案数量以及当地常住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合理确定检察官员额比例。其中,检察业务量多少应是主要考量指标,向基层检察院、一线办案部门倾斜。
“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是检察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性任务,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郑红介绍,广东在做好这项改革试点工作时,将充分用好5年过渡期,尽快做好人员测算工作,根据检察人员员额比例、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过渡期内每年的员额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