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需求进入新常态 消费成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等九大方面阐释“新常态”所呈现出的特征。
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8.5%,比投资贡献率高出了7个百分点,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驱动力。
二、国务院发文促进流通发展 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加速
2014年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部署内贸流通在现代流通方式、流通基础设施、流通领域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商务部已经初步确定了上海、青岛、广州、南京、厦门、成都和黄石市等7个城市,开展地方改革试点。
三、“一带一路”战略全面铺开 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2014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一系列出访活动影响巨大,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反响强烈。
同时,我国推出一系列“一带一路”配套制度和资源:4月,我国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想;10月,亚洲21个国家签署了筹建亚投行的备忘录;11月在北京APEC峰会期间,我国宣布出资设立丝路基金。
四、外资零售企业扩张放缓、裁员关店 发力便利店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电商渠道冲击、租金压力等现实情况下,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粗略统计,仅2014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不含家居、电器)在国内共计关闭158家门店,外资零售企业关店数达118家,占关店总数的75%。
面对现实,一些外资零售企业纷纷瞄向了便利店。
五、网络零售继续保持高增长 跨境电商风生水起
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网络购物增长33.3%;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55.9%。
在网络购物继续高速发展的2014年中,“海淘”应是一大关键词,无论是淘宝、亚马逊等综合电商平台,还是母婴、化妆品等垂直电商平台都在积极开展跨境电商这项业务。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4年底,我国个人跨境网购市场总量将突破2000亿元。
六、零售企业密集并购重组 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2014年零售业并购重组案例不在少数,零售企业纷纷寻找合适的机会与合适的对象进行并购突围。与此同时,无论实体店还是电商都开始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步伐。
七、物流业上升为战略性产业 商贸物流发展受关注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指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并明确了三大重点领域、十二项重点工程、九大保障措施,从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为物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能。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下发后,商务部随后印发了《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努力使商贸物流成为内贸工作‘上台阶’的突破口”“为各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支撑”等意见。鼓励推广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模式。
八、商业地产面临过剩 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2014年12月23日,港交所近三年来最大IPO万达商业地产正式挂牌上市,也再次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在商业地产领域。据统计,我国现已开业的购物中心超过3500家,2015年将达到4000家,预计至2025年或将有7000家新购物中心建成开业,使中国各类购物中心总数超过1万家。新项目遍地开花,局部地区出现超饱和,竞争加剧及优胜劣汰、转型升级在所难免。
九、餐饮市场逐步回暖 大众餐饮受追捧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2591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中高端餐饮近两年来正在经历行业大洗牌,中高端餐饮需求依然存在;大众化餐饮呈现了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未来成长潜力非常巨大。
2014年,商务部出台的《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的指导意见》要求:5年内,健全大众化餐饮服务体系,力争大众化餐饮占全国餐饮市场比重由当前的80%提高到85%以上。
十、自贸区战略加速实施 以开放促改革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围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内容,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3个自由贸易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