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雅逊就是草原上的一只小雄鹰。”大概七八年前,贺晓明与袁雅逊初识时,就感觉“他好年轻,但是很有威信,大家都很听他的。”
贺晓明还记得初到甘孜,考虑到大伙高原缺氧的问题,袁雅逊总是自己一个人拣了最沉最重的包袱默默前行,再琐碎的工作也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完成。随着交往日渐深入,“活泼、有脑子、很努力、口才好、组织能力强、笔头硬、特热心、对工作很敬业、待人热情、很善良……”贺晓明掰手指都数不完袁雅逊的优点。
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记者 周小璐 摄
甘孜县群峦起伏,地处横断山脉东北边缘,是丘原向山原的过度地带,属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北有巴颜喀拉山,东有果拉狼山,沙鲁里山屹立西南,形成一个大大的“川”字。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所在,却经常遭遇“天灾人祸”:雪灾、地震不断,维稳之弦也需紧绷。从这次康定震灾开始,贺晓明就一直与袁雅逊保持着联系,“可是没想到,好端端的,他竟出了意外。”
尽管如此,贺晓明却有一丝欣慰。她觉得,作为80后的杰出代表,袁雅逊给那些成天数落80后、90后的人一个有力回击;作为党组织和共青团培养出来的好团干,他给党增了光添了彩;作为藏族同胞的孩子,他更是汉藏两族血浓于水的明证。
遥想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在孜苏寺门前举行了长征历史上有名的甘孜会师,红军精神的种子早就种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贺晓明看来,袁雅逊就是一个小红军。
“他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不奇怪。他就是这样的人,有担当、肯吃苦,什么事都为别人考虑,他心里装着老百姓,一件事情能做十分,他绝不只做九分。他是共和国的孩子,是红军的孩子。”
2014年11月25日,袁雅逊在11·22康定县地震震中塔公乡开展工作。共青团甘孜州委供图
在贺晓明的家里,有一本名为《红军的故事》的书。她告诉记者,书里凝结着袁雅逊的很多心血。“当时就是雅逊带着学校的红领巾们走街串巷收集这些故事,还组织学生们讲这些故事,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很轰动。也正因此,这个地方的精神面貌与别不同。这书里,有太多雅逊的痕迹……”
同样作为“红军的后代”,谈及红色精神的传承,贺晓明表示,如何能让大家永远记住雅逊,如何能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我考虑,是不是可以给雅逊立一座小雕塑?这样,就好像他每日仍与他最爱的草原、土地和孩子们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