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披露,12月2日,俄罗斯计划放弃绕过乌克兰的“蓝溪”天然气管道,转而修建一条通向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多年来,俄罗斯为了避免乌克兰凭借油气过境国的地位“漫天要价”,一直致力于开辟新的、绕过乌克兰通往欧洲的油气管道。俄罗斯投资数十亿美元的“蓝溪”天然气管道,原本计划经保加利亚后通往中东欧和西欧,如今半途而废,意味着俄罗斯与欧洲经济关系更趋紧张。
“蓝溪”管道中止、油气出口难以绕过乌克兰,这对俄罗斯的既往能源战略将形成巨大冲击。扩大土耳其的油气出口无法抵消对欧日益萎缩的市场;而且,目前土耳其正寻求加入欧盟,未来俄罗斯与不断向西靠拢的土耳其关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土耳其作为销售市场和过境国政治风险都不容忽视。
过去10多年,国际油价不断攀升,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虽一度致油价经历短暂波动,但很快再次居高不下。俄罗斯籍此不仅收获了大量的石油美元,而且通过能源外交拓展了外交空间,逐步恢复了其大国地位。如今,国际油价暴跌30%,加上去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经济和财政收入遭受重创。
在国际油价下行和西方制裁的双重压力下,俄罗斯显然需要实施“西稳东进”的战略,即在稳住欧洲市场的同时不断扩大亚洲的油气市场。长期以来,俄罗斯能源出口市场单一,欧盟是其最主要的销售市场。2013年俄罗斯对欧石油出口达到1.7亿吨,占其石油出口2.3亿吨的70%以上。俄乌关系趋紧,乌克兰作为俄罗斯油气出口的重要过境国,俄罗斯油气出口欧盟面临的政治风险增加。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也使俄罗斯能源行业资金、技术更为短缺。
俄罗斯迫切需要向东开拓亚太市场。同时,全球能源消费中心不断东移,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将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重要目的国。占领亚太等新兴能源市场并巩固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中的地位,对俄罗斯意义重大。
俄罗斯油气销售市场的东移,不仅为中国获取战略资源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使得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赢得了难得的机遇。今年5月和11月,中俄先后达成东线和西线天然气供气协议,俄罗斯对华出口天然气将达到每年680亿立方米以上。久拖不决的中俄油气贸易迅速推进,正得益于乌克兰危机和油价下跌等外部因素的推动。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西稳东进”战略的推进,东北亚国际能源合作可能取得重大进展。一直以来,东北亚的中日韩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消费国,三国之间在外海资源获取方面竞争激烈,大大提高了能源获取的成本。这一重要的区域市场未能获得对能源的定价权,出现了油气价格显著高于欧美市场的“亚洲溢价”现象。俄罗斯大力开拓亚洲油气市场,最经济便捷的运输方式是油气管道,而油气管道的修建,将为东亚油气区域统一市场的建立创造条件。
目前紧张的俄日关系使得修建从俄罗斯到日本的油气管道并不实现。乌克兰危机后,日本追随西方五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限制日本的资金、技术流向俄罗斯。日本迫于盟友压力对俄罗斯制裁的做法让俄罗斯大为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自然不愿意修建通往日本的油气管道,而日本迫于盟友压力,相当一段时间内也大可能提出这一倡议。
目前,韩国学界普遍希望修建一条从俄罗斯海参崴到朝鲜的油气管道,过境朝鲜后通往韩国,然后从韩国修建海底管道通过中国山东,并通过中国国内油气管网输往中国东部沿海主要的能源消费市场。韩国认为这一方案,对韩国和中国而言,运输的距离都是最短、经济性最强,而且将中国作为终端市场,可以借助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降低朝鲜依靠过境国地位给油气管道带来的安全威胁。
目前,中国学界普遍希望经中国大庆进口俄罗斯油气,进入中国油气管网后,从山东威海或青岛建的设通往韩国和日本的海底油气管道。
尽管目前对油气管道的走向存在一定分歧,但建立一个东北亚地区互联互通的管网已经成为共识,俄罗斯油气的出口也为管网的建设创造了更现实的基础。今后东北亚跨境油气管网形成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成立共同的能源期货市场,从而增强对全球能源价格的定价权。而俄罗斯能源的大量输入,可以使东北亚地区能源来源更趋多元化、油气供给更趋宽松,从而消除“亚洲溢价”现象,更好地维护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
因此,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的东移,很可能使中日韩三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增加与能源价格的下行,还会增强东北亚制造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影响全球制造业的格局。(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