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彩霞
2014年11月16日,朝阳升起的时刻,我们并没有看到太阳,今天的北京又是雾霾成灾,貌似我们需要一点儿来自精神的动力,才可把这阴沉的笼罩驱散。
幸好,我们迎来了一批来自致公的贵客、一批来自云南的贵客。
后来,天晴了。
贵客为何而来?
……
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会议室里,聚集得不仅仅是往常的师生和校领导。今天,有这样的贵客就座——
致公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王翔
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李曼
云南驻京机构党委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副主任:马红梅
致公党云南省委主委、云南省侨联主席:李嵘
中共云南昭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海仙
致公党云南省委秘书长:杨萍
致公党云南省委环境资源专委会副主任、云南华商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珺
致公党云南省委宣传处处长:李黎伟
中共云南昭通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曹内斌
云南昭通市妇联主席:申琼
致公党云南昭通市支部主委:陶仁
他们是客人吗?其实不仅仅是客人,他们也是家人,是37位鲁甸学子家乡的亲人。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琦、执行校长吴清林、副校长兼中学部主任康庆的陪伴下,他们一起倾听着这样一堂班会课,一堂关乎鲁甸学子在地震后如何度过这日日夜夜的班会课。
地震后的他们,好吗?
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里,他们过得好吗?
班长钟怡琳主持,这个高高的女孩子,总是那么笑容可掬,在她的表情里永远都是令人舒适的温暖。同学们在她的介绍下,一个个走上讲台,没有华丽的炫耀,有的是最真实朴素的声音,向家乡亲人诉说着他们在地震后、在来到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后经历的点点滴滴。
十五六岁的际遇,我与北大,我的梦想,故乡的秋,这是孩子们讲述的主题。熊开向,习惯的动作就是举起他的右拳,今天,站在讲台上的他,还用自己的右拳敲击了一下自己的胸膛,告诉各位亲人来北附求学在生命中的重要。
一个个“七尺男儿”,一个个“亭亭玉立”,都没有被沉重压弯腰。今天的他们自信阳光,还记得那个开学时烈日炎炎的晌午吗?
“8月26日,36名学生乘坐T8次列车到达北京,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在北京西站举行热烈的欢迎仪式,欢迎36位“云南‘8•03’地震灾区——致公学生”来京就读。前来参加欢迎仪式的领导有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部长王翔、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社会服务部副部长李曼、北京西站党委书记宋建国等。”
那时,他们在校园里下了大巴车,面对列队欢迎的高一同学们,他们显得有点儿羞涩,有点儿茫然。
今天,在这个暖意融融的冬日里,一篇篇汇报,关于际遇,关于北大,关于梦想,关于故秋,这一切,都是北附人对这37名鲁甸学子成长的精心呵护,是校长董琦用心设计的培育主题,是董琦校长为他们上语文课时诠释的成长主题,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写,有所做。
倾听之后,领导感动了,关切的心情,迫切地表达——
致公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王翔部长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生活愉快,希望孩子拥有感恩心、上进心、改变家乡面貌之决心。
云南驻京机构党委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副主任马红梅女士期望孩子们传承北大精神,学习好,做好人。
致公党云南省委主委、云南省侨联主席李嵘主委希望孩子们团结友爱,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做健康的人,做高尚的人。
中共云南昭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海仙部长嘱咐孩子们要懂得感恩,懂得学习,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孩子们,铭记了吗?有着这样关爱着他们的人,又怎么能不铭记呢!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领导及师生都拥有着一个大写的梦——共做大写之人。
一个晴天渐渐离我们远去,夕阳西下的时刻,留下的不止是相聚过后的温暖,还有爱心生发而成的动力,在心中升腾。
家乡的领导们为鲁甸学子送来了冬天的温暖
如何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一起用餐的快乐
公众微信号:bdfxxywb
北大附校校园微播读者QQ交流群:162212694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官方网站:www.pkuschool.net.cn
读者投稿邮箱:510726215@qq.com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新浪官微:http://weibo.com/bdfssy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