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司长的女儿患了硬皮病,这是一种以皮肤炎性、变性、增厚和纤维化进而硬化和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20多岁的姑娘,因为得了这病身体活动受限,连吞咽和咀嚼都受到了影响。父母带她遍访欧美名医,均无结果。后来经人介绍找到巴黑·玉素甫,通过维吾尔药内服、外用加上传统的维吾尔医沙疗方法治疗20多天后,女孩儿奇迹般地可自行坐起、梳头发了,吞咽和咀嚼功能也好了很多。
“那位司长高兴地连说‘亚克西’!你们真应该参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素甫·买提努尔回忆说。
去世前一周,还在给患者看病
巴黑·玉素甫常说,“医生有德可以弥补医疗技术上的不足;可如果无德,他的医疗技术再高超,也无法弥补。”
行医60年来,他治疗患者数万,基本上每天都是上班有点,下班没点,不看完患者不休息。“就在老师去世前一周,依然在给患者看病。”
因长期劳累,加上年事已高,巴黑·玉素甫患了心脏病,但他坚持出门诊。由于病情日渐严重,医院不得不安排他住院治疗,并专门为他找了一间比较安静的病房。“可有些患者还是设法打听到了他的病房位置,悄悄地跑来送花、送水果,还借此让他看病。”阿力甫·吐尔地说,当时老师身体很虚弱,可从未拒绝过患者。
在患者眼里,巴黑·玉素甫不仅仅是医生,更是亲人。2008年5月,南疆33岁女性巴哈古丽(化名)因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找到巴黑·玉素甫治疗,由于家境贫困,她无钱支付医药费。巴黑·玉素甫自己掏钱给巴哈古丽配了藿香、孜然、生姜、黑胡椒等药材,还给了她1000块钱做营养费,感动得她泪流满面。
“一个法官判案错误,会致人枉死;一个医生开错了药方,也会死人啊”
30多年前,维吾尔医传承主要是师带徒,没有正规的医学教育。1983年,乌鲁木齐市卫校举办了一个40人的维吾尔医医师班,开维吾尔医正规医学教育之先河。当年只有18岁的玉素甫·买提努尔就是班里的学生。负责维吾尔医教学的老师屈指可数,巴黑·玉素甫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条件简陋,连教材都没有,老师凭着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主编了维吾尔医本专科教材。”玉素甫·买提努尔回忆说。
为了让学生打牢基本功,巴黑·玉素甫给患者写处方时会大声念出来,让大家跟着念和抄写。如果抄错,会严肃批评。
有一次,玉素甫·买提努尔因不用心又抄错了药方,老师就像慈父一样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法官判案错误,会致人枉死;一个医生开错了药方,也会死人啊。开药方关乎患者性命,我们能疏忽吗?”
为了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巴黑·玉素甫给患者无私贡献了自己掌握的维吾尔医验方。在医院与药厂研制开发的37种国药准字产品中,有20种是他提供的处方,比如治疗感冒咳嗽的“祖卡木冲剂”、治疗肝胆炎症的“木尼孜其颗粒”等,他没有收取任何回报。
下葬当天,上万人前来送别
新疆是东西方交通要道,特别是在古丝绸之路开辟后,古希腊医、印度医等东西方医学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医学理论。维吾尔医学基本理论认为,整个自然界的基础是由火、气、水、土四大要素构成,而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界中这四大物质的组合才得以形成和维持,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如四大物质学说、气质学说、体液学说等。
由于特有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新疆当地心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发病率较高。为了探寻其中的关系,巴黑·玉素甫走遍天山南北,深入戈壁大漠、雪山草原,一边给各族群众除顽疾、疗病痛,一边调查研究,逐渐总结出用骆驼篷子、薄荷、藿香、玫瑰花等药物治疗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效果。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在治疗异常黑胆质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消化道疾病等方面建立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丰富了维吾尔医药的治疗体系。
巴黑·玉素甫下葬当天,上万人前来送别,新疆维吾尔医医院停车场爆满,附近道路交通堵塞。
10月22日~23日,在新疆和田举行的第二届维吾尔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上,在演讲嘉宾、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哈木拉提·吾甫尔教授的倡议下,全体与会人员为巴黑·玉素甫默哀三分钟。
“老师生前希望维吾尔医药之花开遍祖国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如今,我们正继承老师遗志,不懈努力着。”玉素甫·买提努尔说,斯人已逝,来者可追。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老师的学术思想,新疆维吾尔医医院已成立国医大师巴黑·玉素甫学术思想传承工作站,下设6个专家工作室。“老师影响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影响更多人!”
巴黑·玉素甫,1934年7月生,新疆洛浦县人。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
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维吾尔医药》的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维吾尔医药分会名誉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维吾尔医妇科、肺病科、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