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三门峡,沿陕州古城北大街西行约一公里,可见一座古色古香、郁郁葱葱的园子。园内甘棠茂盛,清风习习,这就是甘棠苑,召公祠就在这里。
据记载,西周初年,召公与周公分陕而治,就是在这里“问政于阡陌之间,决讼于甘棠树下”,留下了“宁劳一身,不劳百姓”的勤政爱民的千古名言,召公也被历代尊为“廉吏勤政始祖”。
现在,古老的崤函大地上正续写着“甘棠文化”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门峡市坚持治理“懒散软拖”,对“懒官懒政”说不,向“为官不为”亮红牌,使勤政爱民之风日盛。
向“为官不为”亮红牌
前段时间,一件事情让许多三门峡干部触动颇深:渑池县审计局党组书记高专军等11名公职人员工作时间参赌,分别受到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等处分。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现在有的“和尚”连“钟”都不撞。三门峡治理“懒官懒政”首打“不在状态”者。
在三门峡市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室,记者看到,电子屏上200多个画面轮流切换,各县市区办事大厅、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或为民服务情况一目了然;窗口办理的每项业务,从录入系统开始进入倒计时,办结最后一天系统会自动预警,“若拖后就会亮黄牌或红牌,对负责人员进行问责”。
“谁不在状态,一看便知。”三门峡市效能监察室副主任邓福启介绍,一旦发现工作人员存在工作时间聊天、玩游戏、举止不端等行为,检查人员就会立即拉近镜头取证,并及时通报查处。去年以来,全市的电子监察系统抓拍违纪单位105个次,纪律处分1人,组织处理113人,8名主管领导被诫勉谈话。
截至目前,全市共接受市民的投诉举报近8000件次。对工作“不在状态”者,一律点名道姓地通报批评。
“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就是倒逼着干部去干,让他们不敢懒、不能懒。”渑池县委书记张松林说。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三门峡市开展“进千村帮万户”活动,市县两级干部踊跃参与,用“民生问题台账”的形式记录44万余户群众的诉求,零距离为群众解难题万余个。
干事就得“有激情”
三门峡市纪委工作人员一直记着这样一件事:去年春节刚过,市纪委收到义马市一位大学毕业生的信,反映她2012年考上了郑州市的公务员,可回三门峡市人才中心办理档案提取手续时,来来回回跑了四五趟,“工作人员态度也挺好,可一碰到具体事,一推六二五”。
类似的事情,市领导也常听到:产业集聚区某村干部,去办理审批手续时,因区划调整变更,很多事就被搁置不办,跑了很多部门,不是没人理会,就是强调客观理由。
“对群众没感情,对事业没激情,丧失的是群众信任,贻误的是发展良机。”转型发展倒逼作风转型,干部作风也到了必转的关口。三门峡市下定决心,必须让党员干部告别“冷冰冰、懒洋洋、慢悠悠”的状态。
首先,听其言——看你怎么说,让党员干部在媒体上公开对民承诺;其次,观其行——看你怎么做,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又要经得起群众代表、评议督导员及新闻媒体的明察暗访;再次,验其果——评你怎么样,对提出问题的落实情况,采取电视问政的方式进行现场评议。
市纪委宣教室冯相儒介绍,去年5—8月,280多人因整改不力被问责,14名“干事没激情”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被调整使用。
雷厉风行、激情澎湃,助推着三门峡的转型发展:今年上半年,三门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居河南第一,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增速排河南第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河南第六。
治懒必须强担当
“我行了一辈子医,过去都是‘一个药箱,一根银针,一把草药’,哪见过这阵势!”8月10日,渑池县张村镇杜家村村医杨么成高兴得合不拢嘴。65岁的他站在村卫生室新址上,仔细端详自己新“工作室”的效果图。
今年5月,三门峡市政府拨付财政资金1500多万元,计划建设100所公办集体所有的标准化村卫生室。等决策定了、款项到了,市卫生局领导班子中却有人打起了退堂鼓:不如先把钱退回去,暂时不建,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这个“肥差”,卫生局到头来会吃不了兜着走。
“不但要两手干净,这双手还必须干活!”卫生局长梁智斌在党组会上掷地有声,最后会议决定,村卫生室由各县自行招标,市卫生局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建设过程和负责验收。
治懒必须强担当。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说:“面对为官‘不愿担当、不敢担当’‘油瓶倒了也不扶’的问题,三门峡坚持以上带下、层层示范、层层带动,克服懒,强化勤,重用正派、能干、敢担当的干部。”2013年全市共提拔县级干部189人,均是群众公认敢担当、善做善成的干部。
“干部敢担当,群众得实惠。”今年年初,三门峡市筛选了老百姓最关心的10件“民心工程”:建成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936套54920平方米;新解决16万农村居民和2万农村中小学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了一批“小远散”村庄居民的出行、饮水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