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中国市场学会、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中国国情国力研究会共同创建的全国企(事)业信用信息动态验证平台,在第三届京交会信用服务贸易大会上举行开通仪式,全国信用认可联盟OAC协作中心同期成立。全国企(事)业信用信息动态验证平台将充分发挥自身数据资源和网络优势,初步实现行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可为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查询服务。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纲要强调,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纲要指出,要发挥行业组织自律和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加快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健全社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由中国市场学会、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中国国情国力研究会联合发起主办的全国企(事)业信用信息动态验证平台,是依托www.信用验证.中国网而搭建的第三方信用服务系统,并成立『全国信用认可联盟』OAC协作中心为全国企(事)业信用信息动态验证平台承办单位。
与会专家指出,全国企(事)业信用信息动态验证平台的特色是“动态”,亮点是“查验”。通过该平台可以查验单位整体信用状况的真实情况,是单位获得商业信任的绿色通行证,是商家交易之前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是有效规避消费侵权、商业欺诈的重要保障,是政府政策支持、银行信贷的重要依据。因此,只有全面性的信息才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单位的信用状况,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全国信用认可联盟』OAC协作中心负责人表示,全国企(事)业信用信息动态验证平台实现了把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类别的监管信息,汇聚于本平台内的单位信用档案中,按照各职能部门对单位的行政许可、认定、奖罚及质量技术监督监测和法院判决等不同信息分类,通过科学客观的国家标准规范和信息加工流程,使之成为单位信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免费供大众查询。
图为:中国市场学会会长卢中原(中)、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会长侯贵良(左)和中国国情国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吕世杰共同启动发光球,宣布“全国企(事)业信用信息动态验证平台”开通。郑 宣 文/胡 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