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和宣传司,联合中国记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在辉瑞中国的支持下,5月14日宣布启动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2014)活动,向“坏胆固醇”发起攻坚战役!
这是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启动十年来首次以胆固醇管理为年度主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陈伟伟教授指出,胆固醇控制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应对慢病负担、积极有效进行中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支点。因为“坏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坏胆固醇”是降低心血管死亡的关键因素。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现患人数推算约为2.9亿,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卫计委疾控官员:慢病负担严重 规范治疗不够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表示,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慢病防控形势非常非常严峻。慢病知识的传播应当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共同行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血脂异常的诊断率和规范治疗率依旧偏低。据一组中美两国数据对比显示,我国人口血脂异常的诊断率只有11%,比美国低了近40%,治疗率也低了20%;。此外,我国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处于较低水平,使用他汀类药物干预并长期治疗的比率很低。高的“坏”胆固醇对公众健康的危害还在持续,急需采取措施予以干预
阜外权威专家:两个胆固醇管理误区要纠正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顾东风副院长在现场发布《胆固醇管理知识要点》时指出,别说老百姓,就是一些医务工作者还存在胆固醇认知误区。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误区是:1.认为“高血脂”就是“高甘油三酯”;2.所有人的胆固醇控制目标是一样的。
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胆固醇也分“好坏”。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顾院长介绍,“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斑块会逐渐长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减少,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还会破裂或脱落,掉下来的小斑块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死亡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
同时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人的胆固醇控制目标都是一样的。顾东风副院长重点指出,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的血脂化验报告单上,只有血总胆固醇高于6.2毫摩尔/升(6.2mmol/L)才标明为异常。其实,这个数值所标明的是健康人胆固醇的理想范围,由于胆固醇在不同危险人群中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坏胆固醇“水平要控制在什么范围需要因人而异。
比如对于本身已经得过冠心病,或者有糖尿病,或者颈动脉检测已经发现斑块等等高危人群的胆固醇指标,就会更加严格,同时要分别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指标进行要求。
而今天要强调的管理胆固醇,重点就是就管理“坏胆固醇”。顾教授说,控制胆固醇关键是要提高防治意识,改变“三低”现状。所谓“三低”是指大众对“胆固醇”这一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因素的知晓率低,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诊断率和规范治疗率低,以及冠心病和脑卒中他汀等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低问题。
传播激励计划:2014年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将确定主题为胆固醇管理,将对公众和媒体开展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普及和教育,促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控。
提高胆固醇管理知晓率:通过发动专家和媒体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展开对大众的胆固醇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加强大众对胆固醇相关知识的了解,帮助大众提高胆固醇管理的意识。
促进胆固醇控制行为改变:通过传播胆固醇管理理念、提供胆固醇管理方法,促进大众从知晓胆固醇危害,到开始控制胆固醇的行为改变,为中国大众健康状况改善而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将邀请权威专家撰写和编辑制订《胆固醇管理知识要点》和《胆固醇管理媒体实用手册》,主要包括胆固醇的概念、疾病判断的指标、干预措施等方面,旨在将胆固醇管理的知识转化为易于媒体传播和大众接受的信息,相关内容将由权威专家进行解读,并据此开展一系列的疾病教育和健康传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