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迎超
5月2日,五常大米在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中精彩亮相。“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一句平实的评价,使原本便誉满天下的五常大米,再度吸引了全国美食爱好者的目光,也再次把“舌尖上的重量”呈现在我们面前。
舌尖之重
《舌尖2》端出美食大餐
美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有效、最具特色和最能产生共鸣的载体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国际标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自第一季播出伊始,便在中国乃至世界引发了对中华美食的追捧,被无数老饕奉为“美食圣典”。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天空到土地到水中,从乡村到旅途到城市,从田野到餐桌到舌尖,从色香味到五味调和,《舌尖上的中国》巧妙地融合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彷徨、寻找、播种、收获、希望,从“吃”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行为,将各种中国特色串联起来,也为世界端出了一道沉甸甸的中华美食文化大餐。
食品之重
检索舌尖上的安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饱腹之欲,从口感、美味到品质,舌尖上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不时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沉甸甸地压在人们心头。《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的都是普通的食物,深山里纯净的菌菇、新收获的洁白晶莹的大米、冒着腾腾蒸汽的馒头……这些再平常不过的食物,却能一下子叩开观众的心门,激起强烈的共鸣。这说明中国人的舌尖并不刁钻,中国人中意的,既非山珍海味,亦非珍禽异兽,而是那些用心做出来的食物。
如果人们能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食用者的负责之心,即便是最普通的食材,也能让人食欲大开。民众对饮食的要求,并不完全是创意与美味,而是最基本的安全。而《舌尖》系列,恰如提供了一份安全美味的索引。
米业之重
还原五常大米的本真
“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近年来,五常大米的名气一步步扩大,市场认可度逐年提高,然而,一些不法从业者为了追求利润不惜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米业市场呈现一片乱象,甚至有了“天下大米乱五常”的说法。许多消费者购买到了仿冒的五常大米后,往往摇头不已,认为其名不副实,五常大米这张闪亮的名片也被抹上了污点。而在《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这部权威的美食纪录片中,摄制组走进五常大米原产地,真实地再现了本真的五常大米,“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的评价,高度还原了五常原产地大米的本真,重新唤起了无数龙江儿女的自豪。
品牌之重
同步发售变革米业
“都说五常米好吃,可在哪儿能买到真正的五常大米?”这种最普遍的疑问最起码说明两点:一是市场渴求五常大米,二是对五常大米人们求真若渴。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究其原因,是五常大米品牌整合力度不够,缺少广受百姓信赖和认可的知名品牌。
《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播出后,一直精耕于五常原产地善道及善道翁品牌五常大米的哈尔滨善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早布局顺势而起,依托强大的原产地、精加工根基,同步《舌尖2》推出了产自《舌尖2》拍摄地龙凤山镇西局子屯的五常“善道”品牌大米,第一时间把原滋原味的地道舌尖上的美食送到人们面前。微信下单、电话订购、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等一系列超前的服务,限量2000份限时供应,超前的品牌战略,迥异于传统的大米销售方式,无异于在米业市场树立起了旗帜,掀起了市场变革,为夯实五常大米地位率先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