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育儿>> 素质教育>> 正文
  • 合作学习之我见-------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 时间:2014-04-22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周永平
    一、生物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生物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指导,结合生物学科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利用合作性的人际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生物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1、有利于降低个体学习难度
    合作学习通过分解任务,分工协作,降低了个人学习的难度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发其好胜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评价的单一性,学生常常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统一指导,久而久之,就会丧失自我的观点和风格,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具有异质性,学生在互助合作、相互交流中彼此尊重,人人都有成就感,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虽然被认为是有用的,但始终未曾得到积极的开发和利用。学习被完全认为是个人的事情,学生们处在强烈的竞争氛围之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他个人的学习对小组的其他成员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同时他个人的学习也有赖于小组其他组员的学习,他的学习不再是纯粹个人的行为,组员间亲密的互帮互助有助于其积极应对压力,战胜学习中的困难。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目的。当今社会,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合作技能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和生活的核心因素,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所必备的重要素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必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情境,让学生通过互评或自评等方式获得反馈,逐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还使学生具有批判精神。学习时面对的是在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上平等的小组其他成员,而不是权威性的教师,因此学生更加敢于批判,也勇于应对批判。批判与应对批判的过程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形成热烈的气氛,从而刺激学习的动机。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他人的批驳,学生先得有自我批判的意识,以便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更完整、更准确。小组讨论中要求参与者灵活变通,能够应付突发事件,因此小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要鼓励小组合作,使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古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学具有探究的性质。授课时老师要启发学生多去思考;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种子为什么会萌发?鸟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人即使在身体上帮上了一双翅膀也不能象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呢?等等,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学生个人的思维往往带有局限性,而小组合作却往往可以引出丰富的多元化的猜想。初中生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而这往往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可以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创新思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同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其次要适时地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的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形成探索习惯的有效途径。
    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总结生物的特征时,可以先让学生举出一些生物的例子,而后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别一下哪些属于生物,哪些你认为不属于生物,并说出为什么。这样来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哪些特征?个人的回答往往只有那么一两点,这时可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会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讨论,最后分析并归纳总结。这样不仅能激活个人思维,触类旁通,还能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得出更加多样化的答案。
    在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就会使学生的思路茅塞顿开。有时讨论会陷入困境,但学生经历了一番研究和思考,思维得到了发展,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有时学生可能产生争论,但通过集思广益,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从发散到集中的训练。
    实验证明,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勇气。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
    再次在生物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往的生物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新教材打破了这个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授意非浅。
    如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中,教材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提供了四幅图片和有关文字资料。怎样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上完课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查找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的方法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学生分为四个组,然后每个组负责一幅图片:第一组的主题:骆驼有哪些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可以使它生活在沙漠中?第二组的主题:骆驼刺有哪些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可以使它生活在沙漠中?第三组的主题:海豹有哪些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可以使它生活在寒冷的海域中?第四组的主题:旗形树的树冠为什么会像一面旗帜?课下同学们分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同学们兴致高昂、兴趣浓厚,每一位学生都是主角,都是演员。就连班上最不太爱说话的同学也和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将资料一一解说,让同学们又了解到了书本以外的一些知识。学生们的想象力真是不可估量。第四组的学生为了解释旗形树的树冠为什么会像一面旗帜,他们搬出了一台电扇,一盆小盆景,放到了讲台上。全班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同学们的脸上都带着疑惑的表情,一个学生把电扇通上电,站到了讲台前给大家演示:“大家看看,这是山坡上长的一棵树,它的树冠是完整的。”说完,按下电扇按钮,伴随着呼呼的风声,他提了提嗓门,继续道:“大风经常朝一个方向吹,迎风的一侧,由于水分的过度蒸发,加上受到风力的破坏,导致迎风面的枝条折断,背风面的枝条继续生长。(话音未落,只见有些迎风的枝叶果真被折断了。)为了适应环境,保证最低的能量消耗,植物久而久之成了旗形,我们从中了解到,旗形树是对于风的适应。”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又让同学们继续分析并讨论总结“从以上四种生物中你们发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共同点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一个个枯燥的问题被学生们生动有趣地解释了,这就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主动学习带来的效果。
    再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内容,仅靠书本资料只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达不到应有的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但是,通过教师提供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破坏的事例?给本地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本地正在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经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调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答辩,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上台答辩,由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完全自由,由开始的被动上台到后来的主动上台。学生都能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培养了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了生物科学的新进展,近年来,生物科学的成果,在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如:克隆哺乳动物、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学生对此兴趣很大,也极想了解相关内容,而教材介绍有限,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当前热点生物现象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放入他们的成长档案袋,并由老师予以评价,作为平时成绩,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培养了他们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绿色植物怎样制造养料》一节时,曾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何运用生物学原理,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想出了很多方法,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阳光,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以达到增产的目的;中耕锄草,增加土壤颗粒之间的氧含量,可增强根的呼吸作用,使根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和养料;增加co2浓度,即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都能达到增产的目的,有的小组说,选择具有优良品质的种子,这也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一点,等等。各个小组代表踊跃发言,交流研究结果,使得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初中生物是副科,不同于语、数、外这些主科,在教学课时安排上,生物学科没有优势,通常学校给安排的课时就比较少,一般一个星期最多两课时。从学生主观认识上就歧视副科,更别说喜欢了。由于新课改理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吸收了新知识,那么就使教学内容更加活泼及充实,教师本身在教习过程中的设计、学生活动的控制及各种社会技巧的运用,乃至于教室经营上,均会因投入相当多的精力而使自己也在不断的成长,也更能了解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也会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及对待。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来进行了。而由合作学习来代替,学生在游戏的教学中爱学、乐学。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的时间多了。老师有了和小组互动的机会,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引导问题,进而可以缩短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距离。
    在生物教学合作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明确主要目的之后,学生们在分组讨论的活动体现了“荣辱与共”的精神,不再是强调个人的成绩,培养了推己及人的精神。无形之中,课堂上同学们的互动就多了,班级的学习气氛及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也相对的提高了。
    而从学习成绩上来看,由于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学生们在考试中也觉得很轻松,不在觉得生物学科是负担了,并且正视了学习生物学科的态度,认识了自然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还可以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际能力;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还有利于让学生体验成功。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优等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尝试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让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6]。
    四、学生合作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生物教学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
    小组的发展和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期。提高学生学习的合作技能就要不断地去实践、探索:第一,如何创设和谐的合作氛围;第二,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第三,怎样培养学生合作的兴趣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良好习惯;第四,要学会引导学生会讨论问题;第五,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在生物教学中,还要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和合作能力,注意观察各组成员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逐渐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