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小学部 王东杨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规模、异质的小组内共同学习,掌握课程内容的一种教学策略。现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尝试运用合作学习,但从现实研究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学习形式化,将合作学习混同于分组教学、分层教学、教学分组随意性较强,合作学习自由化,注重生生互动而忽视师生互动,无明显的角色分工或角色责任,成为放任式教学,合作学习单一化,对合作学习实施基本方法没有结合体育学科特点,进行较有针对性实质性的修正。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认识不明,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无谓地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合作规则的建立、合作时机的把握、教师角色的转换、评价的方式”六个方面阐述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避免形式主义和表演化,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到:“通过体育运动,不同社会阶段或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在比赛和共同努力的幸福之中,转化成团结互助关系的事例是何等多”。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呼唤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做些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就是关注了“表”,而忽视了“核”,重热闹气氛、重花哨形式;而轻参与、轻思维、轻内涵,舍本逐末,导致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高,无谓地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避免形式主义和表演化,是广大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一、合理搭配,确定小组,激发合作兴趣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性格、学习状况等多方面考虑合作伙伴,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且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视角的观点和看法,产生更多的认知矛盾,获得更为多元的信息资源,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如:在教学中,一般我们根据学生的四列横队(或者四路纵队)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这样的分组只适应学习同一个简单的内容,如做游戏,分小组400-600米自然地形跑,但带有技术性的项目,我一般按人数要求来分组,如二人一组篮球传球技术学习,四人一组足球传球练习,6-8人一组迎面接力等;分组时学生既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教师引导结合,此时教师还得随时关注游离在组外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自身原因,许多小组“不欢迎”,被“拒之合作大门门之外”,此时教师尽快“牵线搭桥”,让这些人归队,此外,教师还得尽量考虑合作的每组中有活泼好动的,有文静内秀的;或者有的是学习上较好的学生,有的是学习困难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灵活确定合作的组别,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合作中去,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二、建立合作规则,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性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活动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为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分组完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每次合作都必须合理分工,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如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作为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但要注意的是这些角色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避免只有几名优秀生的“一枝独秀”,其他成员很少有实质性的共同参与的局面。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收获,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理念。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小组中设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职位,学生在练习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适时进行轮换。先由一名学生评判,一名学生记录,一名学生帮助捡球,其余学生做投篮练习,练习4—6次后,进行角色互换;最后各组报告员向全班展示小组练习的成果,教师通过对比各小组练习的记录情况,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和超过上次课的练习成绩的小组进行奖励。三、把握合作时机,搭建合作学习的最佳时空。并不是任何一节课,任意一个教学内容都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浅显易懂、一下子就能掌握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太深奥的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不太好,因为合作学习太深奥的内容时后进生只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甚至影响优等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1) 独立练习、探索困难时许多体育运动技能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因而学生独立练习、探索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这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使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灵感,解决问题。如学了《集体舞—幸福舞》之后,我在讲清编排舞蹈的要求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一段新的舞步。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小组的成功,每位成员都积极献计献策,对舞蹈中的每一个舞步、道具的使用、人物的安排,都进行精心、反复的考虑,以使自己小组的舞蹈在表演时惟妙惟肖,让人耳目一新。之后,我让各小组上台表演。通过小组合作表演不仅尽现了学生的表演才华,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精神,体验了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2)个人操作完成低效时例如:在教《玩纸棒》一课时,我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快乐的小画家,以小组为单位用纸棒当线条,摆出各式各样的造型,摆好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本组的作品。如果这一环节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地完成,课堂教学的时间就会明显不足。此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既保证每个人都能动手操作,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3)个人认识局限时如在教学《花样跳绳》一课中,我设计:“除了我们平常并脚跳绳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跳绳方法?”由于并脚跳绳不是唯一的跳绳方法,就要求学生紧密围绕跳绳这种运动器材,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跳绳的多种方法。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这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路,还能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四、转变角色,适时引导,提升合作效能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指导与调控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合作的进程中,情况变化难测,未必一一都能在教师预料之中,有时合作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点拨;有时合作产生不良情绪,需要教师引导;有时合作时间不足,需要教师调整;有时合作偏离主题,又需要教师纠正……因此,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走到学生中去,在组间巡视,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并不时地提供帮助。例如:(1)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及时地向同学说明任务的内容、操作程序及不同角色的职责,让他们及时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2)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具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4)当合作学习小组练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示完成练习的技巧,而不是提供一个标准答案。使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总之,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既是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加强必要的组织和调控,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五、科学评价,共享合作成果。 在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中,科学的评价是对学生小组学习情况的肯定,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科学的评价也是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催化剂”,是指明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导航灯。在实践中体育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应从合作练习的效果及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角色职责、及合作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用眼睛扫视练习中的学生,估计有多少学生能正确完成运动技能,能表现出合作行为; (2)随机抽取一组学生,计算他们中有多少能够完成练习和合作目标; (3)随机抽取各组中的一名学生,要求他解释个人、小组的练习目标、角色职责或某个合作技能; (4)让某个或某组学生展示他们的练习效果; (5)通过查看小组记录,判断合作练习的效果等。最后依据综合表现来评定各小组的成绩,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更多学生受到老师或同学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更新教育理念,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合作是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职责,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合作更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让有效地合作学习成为体育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的体育教学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敬请关注: 北大附校校园微播(微信号:bdfxxy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