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社科院和中国气象局近期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以沉重的事实告诉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
打破雾霾围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一场防治大气污染的攻坚战在全国各地打响。京津冀是我国目前雾霾污染最为严重、防治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要下降2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进一步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均已出台明确的防治路线图,率先向雾霾宣战。
9月2日出台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了比“国十条”更为细致严格的要求,北京力争在4年时间里,走完发达国家几十年的治理历程。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聚焦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和清洁降尘,围绕到2017年PM2.5浓度下降25%以上的奋斗目标,细化提出了84项重点任务。当前,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北京PM2.5最大来源。对此,北京坚决向机动车污染“开刀”,到2017年底将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的过度使用,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鼓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在空气重污染日应急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力争用比“国十条”更加“提前、苛刻”的措施,把机动车尾气对污染的“贡献率”降下来。
京津冀3地,治理任务最重的是河北,这里集中了全国超过1/4的钢铁产能。国务院提出5年内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其中6000万吨落在了河北。11月24日,河北拉开了这场硬仗的序幕。唐山、邯郸、承德集中拆除了8家钢铁企业高炉10座、转炉16座,共减少炼铁产能456万吨、炼钢产能680万吨。除了压缩钢铁产能,到2017年,河北还将削减水泥6100万吨、燃煤4000万吨、玻璃3000万重量箱,淘汰105万辆黄标车。为保证大气污染治理50条整治措施顺利完成,河北省与省内各地市市长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庄严承诺“3年有所好转、5年明显改善”。“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河北压力大、责任大、任务重。环境问题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要力争尽早甩掉污染大省的帽子。
治理雾霾光靠孤军作战不行,必须加强联防联控。对此,上海正会同江苏、浙江及有关部委筹建“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长三角”将研究实施环保标识互认机制,通过共享车辆年检等信息,异地执法的技术准备将可实现。另外,环保部将在上海设立“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警中心,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大气污染源、空气质量监测、气象信息,提高预报预警的效率。
12月10日,辽宁省环保厅开出了第一张“雾霾罚单”,对去年5月至今年10月末空气质量超标的8个城市进行了处罚,罚缴总计5420万元,罚缴资金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环境空气质量。尽管“罚单”这种方式存在争议,但无疑是给治霾不力的当地政府以当头棒喝,显示了环境执法部门倒逼地方政府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