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两年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师兄叶建新的评论文章,当时在考虑文章标题时,我直觉想到的词是“天道酬勤”,于是以之命名。在我的印象中,师兄就是一个精力充沛,永远不知疲倦,永远敢于创新的人,事实如此,他在水墨山水画领域孜孜不倦地耕耘之余,近年来他又涉及一个对于他来说全新的领域——青花瓷的艺术创作。
说到青花瓷,人们脑海里立刻会想起周杰伦的《青花瓷》歌曲,他的歌词中有一句“天青色等烟雨”,很形象地表达出青花瓷淡雅脱俗的特性。的确,青花瓷是以钴为色料,直接在瓷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经过高温一次烧成的白地蓝花瓷器,其色彩单纯,蓝白相间,给人淡雅脱俗的感觉。作为釉下彩瓷,它自元代发展成熟后,经历了明代的永乐、宣德、成化、嘉靖几朝的繁荣,至清代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历史高峰,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青花瓷无论从工艺、技术还是用料上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
青花瓷虽然只用一种色彩,但是由于调料的浓淡不同,导致色彩出现层次,因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比如,康熙青花瓷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工匠们将青花料水分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个色阶,所谓“同一色也,见深见浅。” 不过,历史中的青花瓷更多体现出工艺品的特征,它的制作必须遵循严格的工艺流程,每一个特定的制作程序都有专门的人负责。而官窑瓷器更甚,督陶官按照皇家要求来监督瓷器的制作,瓷器的画工完全没有创作的自由。随着清王朝的日益没落,一批晚清传统的瓷匠们冲破重重禁锢,创立一种崭新的陶瓷艺术形式——浅绛瓷,并涌现出一批像程门父子、金品卿、王少维这样的大师,随后出现了“珠山八友”,他们杰出的贡献是以传统的文人画为切入点,以陶瓷为载体,创造了“瓷上文人画”,在工艺瓷与艺术瓷之间,筑起了划时代的坐标。
“瓷上文人画”重视意境、神韵,讲求品味,彰显文采,商品意识少,书卷气味浓。在青花瓷领域,表现“瓷上文人画”特征的著名陶艺家是被人们称为“青花王子”的王步,他采用水墨画的若干技法在瓷器上绘制青花,在青花渲染方面尤多独创。他所描绘的青花,层次分明,发色艳丽,与康熙朝时期青花的墨分五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欣赏王步先生的青花瓷作品与欣赏一幅水墨画无异,他也给后来的陶艺家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王步先生的青花瓷艺术给叶建新先生深深震撼,作为一位勇于探索的水墨山水画家,叶先生不满足于单纯地在宣纸上的创作,他要给自己挑战,他要尝试在瓷器上进行他的水墨实验。对于水墨画意境、神韵以及技法,叶先生在近二十年的水墨山水创作中有很深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他的艺术核心思想是讲求“气韵生动”之“气”,虽然“气”这个字字面上很抽象,但是,叶先生的理解是,要用“气”让笔墨统一起来服务于画面所要表达的境界,将“气”有目的聚集起来,调动到最需要的地方,使得整幅画达到神彩飞动,“忘笔墨而有真景”,借笔墨的丰富变化流露画家的人格修养与思想情趣,从而表现画面的笔情和墨意。
叶先生把自己在水墨画创作中的艺术思想及表现手法运用于青花瓷绘画创作上,他认为无论是青花瓷绘画创作,还是水墨画创作,它们有很多相通之处,其中的要点就是,二者重在体现画家的精神世界。如何在青花瓷绘画中表达画家的精神世界?叶先生认为应该做到三点:第一,作品必须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第二,作品必须具备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作品必须具有画家独特的精神活动。我们从这三个观点中能够领会叶先生的青花瓷艺术观点,传统的青花瓷装饰画更多是一种图样的复制,不重视创作者的精神活动,毫无风格可言。叶先生继承了“瓷上文人画”重意境,重神韵,讲品味,显文采的艺术观,特别强调青花瓷绘画的原创性与艺术性,他要在艺术瓷领域再创辉煌,因此,叶先生其实就是在瓷器上进行他的水墨艺术创作。
虽然瓷器的尺幅与宣纸比起来有局限,但在方寸之中还是尽显他的艺术才华。无论瓷器尺寸的大小,叶先生都认真对待,力求每一件作品能够体现自己的艺术精华。在宣纸上创作水墨山水,他重视用“气”让笔墨统一起来服务于画面所要表达的境界,在瓷器上创作青花瓷绘画,他同样用自己独到的艺术观和高度的人生智慧,把自己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用自己的笔墨方式表达出来。 叶先生的艺术瓷造型大多是瓶、罐、觚,还有茶具和瓷板等,瓷上的绘画多数是他喜爱的山水题材。由于他的勤奋,几年来他的青花瓷绘画创作的数量不少,我惊诧于叶先生旺盛的艺术创作能力,在众多的作品中,没有一幅作品的构思雷同。我想这应该得益于他“行万里路”的结果,他经常亲历名山大川,“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不仅饱游饫看,而且“应目会心为理”,所谓对于自然山川“成竹于胸”。每当叶先生进行创作时,由于大量素材累积在心,千岩万壑不禁浮现眼前,所以他作画的感觉就像郑板桥形容的一种境界——“我有胸中十万竹,一时飞作淋漓墨”。 在瓷器上作画与在宣纸上作画,虽然有相通之处,但二者的材质不同,笔墨技法的处理是叶先生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宣纸上作画,为了使得画面呈现水墨淋漓的效果,他分别采用水冲,白粉合水冲等技法,形成墨的众多层次。在瓷器上作画,青花瓷是釉下彩,因此,必须在泥胎上直接创作,泥胎的吸水性差,如果用在宣纸上的水墨技法显然不适合,叶先生经过不断地实验,他总结出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用笔间歇的时间、速度以及水份的多少达到对釉料的掌握和控制,现在他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掌握和控制釉料,自由地在瓷器上挥毫笔墨,完美地展现青花瓷水墨氤氲的效果。 针对瓷器造型的不同,青花瓷绘画构图也有讲究,瓷板是方形,它的构图原则跟在宣纸上作画上比较接近。而瓶之类的器皿,通身圆形,360度视觉,怎么构图才能做到画面变化丰富,浑然一体,疏密有致?叶先生的答案是因型而作,“型”是指瓶的造型,由于在叶先生青花艺术瓷中,瓶本身的造型有丰富的变化,因型而作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这也考验画家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底。纵观叶先生瓶之类的青花瓷绘画,构图巧妙,充分考虑器型各个不同角度的观赏性。我觉得最难能可贵之处是,他青花瓷每个角度的画面既独立又保持着与相邻画面的联系。欣赏中国卷轴画是,随着卷幅的展开,慢慢扩展视野;而欣赏叶先生瓶之类的青花瓷绘画是,随着人360度绕瓶走动,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视觉惊喜:时而给人浑厚华滋之妙,时而给人空幻溟濛之感。 叶先生善于总结自己的青花瓷创作经验,并且把它提升到理论高度。随着他青花瓷艺术创作的不断深入,他提出“新水墨青花瓷”的概念,他想更好地利用陶瓷这个新的载体,更完善地表现陶瓷绘画艺术语言及笔墨精神。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每一次轮回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期待叶先生的青花瓷艺术不断出现新的成果,同时也相信叶先生的青花瓷艺术事业会越来越辉煌!作者:张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