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3日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识别区包含钓鱼岛及其相关海域在内,部分区域与日本防空识别区重叠。日方就此提出交涉,美国白宫、国防部等多个部门表示关切。中国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回应,强调中国对设立识别区有充分自主权,有充分正当性。环球舆情调查中心25日在全国七城市展开的互联网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能较为理性地认识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动因、依据和对该区域的权利,近九成支持中国军方对“违规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的不明目标进行有效行动,逾九成认为识别区设立将促使钓鱼岛局势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或趋缓。
本次调查采用互联网在线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对象为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沈阳7座城市的18岁以上普通民众,共回收有效问卷1107份。所有样本均从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在线会员库通过配额抽样的方法获得,所有问卷均由受访者自愿填答完成。因系统计算时采用四舍五入原则,导致各选项之和比100%有上下0.1%的误差率。
就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原因一问,在可多选的情况下,有84.1%的受访者选择了“遵循国际惯例维护本国相关空域安全”,其次是70.2%的人选择“防止美日等国航空器对中国沿海进行抵近侦察”, 67.5% 选择“彻底打破日方在钓鱼岛空域的军事优势”。剩余2.2%的受访者表示对这一问题“不清楚”。
87.6%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外国航空器违规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圈”,中方应“派预警机、战斗机等军用飞机进行监控、拦截、驱赶”;59.8%认为“在警告无效后应使用实弹进行射击”,同时有 58.6%的人支持中国坚持一贯的外交手段如“提出外交抗议”; 51.8%认为应该“像日方之前提出的,使用曳光弹进行警告射击”。
就识别区设立可能给钓鱼岛局势带来的触动,53.6%的人认为会“打破原有军事平衡,使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更有利”,39.5%认为会“令中日空中和海上军事力量形成均势,使局势更稳定”。此外,有4.3%认为识别区设立会“被日本用来宣扬中国军事强硬,对中国更不利”。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与日方识别区存在重合,这一结果是否会增加双方擦枪走火的可能性? 50.1%给出肯定答案,认为由此“出现军事冲突的风险在增加”,而认为识别区重合“反而会压制日本的军事冒险冲动、从而降低冲突风险”的受访者比例达到46.1%。另有3.8%的人表示“不清楚”。 最后,有89.5%的受访者表示防空识别区设立增强了“自己对国家国防安全的信心”,3.3%持相反观点,剩余7.2%表示“说不清”。
中国军事专家孟祥青2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整体调查结果呈现出中国民众对国际争端、对外交军事趋于理性的认知面貌。具体来看,受访者最认可的“设立识别区是遵循国际惯例”,“维护空防安全”,“我军机可对不明目标进行监控、拦截、驱赶”等选项恰与中国对外发布设立识别区的主要口径一致,展现了中国民众渐趋成熟的心态。一边强硬要求对识别区内不明目标进行防御性反制,一边提出坚持外交抗议的方式,可见中国民众已初具大国心态。
孟祥青说,超过9成人认为设立识别区让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更有利,或至少局势会趋缓,这种积极的看法显示中国民众对此举的潜在赞同,而赞同背后是自信,民众的大国自信和对政府及军队的信任。
受访者对中日识别区重合是否会造成潜在军事冲突风险的判断差异较大,认为会与不会的人几乎各占一半。孟祥青说,受访者的选择客观反映了重合区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因不确定所以看法各异,重合区就是敏感空域。(刘畅)